中共咸安区委咸安区人民政府
核心提要:今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一季度“开门红”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开展投资建设、要素保障、金融对接、汇报衔接“四大早春行”行动为总抓手,全力稳工业、强三产、抓项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综合分析,咸安区一季度经济工作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特点:
一是“稳”的基础更加牢固。一批高端项目加速聚集。聚焦建强产业链、聚焦壮大龙头企业、聚焦培育产业基地,运用委托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用好异地行业商会等载体,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春季行动”,洽谈对接中国数字图书馆、金沙江创投、伟速达、中国南山集团等项目团队,盯紧盯牢、持续跟踪,全力将“纸上”项目转化为“地上”项目。一季度新签约项目29个,合同引资额117.44亿元,累计到位资金53.85亿元,湖北威斯顿智能科技产业园、方爱华机械加工等一批投资过亿元项目签约落户。一批重大项目开工投产。集中开工舰海新兴材料、亿力高端打印设备、天神专用汽车制造等1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61.5亿元。一季度,全区新开工项目25个,计划总投资66.04亿元。工业新投产项目8个,预计总投资14.32亿元。亿元以上项目41个,同比增长64%。由我区牵头并纳入市本级“211”工程的白水畈田园综合体、梓山湖原乡假日、向阳湖湿地公园等5个重大项目,正全力抢工期、抢进度,抓紧开展规划报批、用地报批、开工建设等工作。一批在建项目快速推进。继续实施区领导领衔推进项目工作机制,对重大产业项目及重点民生项目建档立卡、挂图作战、强力推进。设立区投资和重点项目办公室,划拨6名事业编制,专责抓重点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的统筹协调、资金调度、考核督办等工作。一季度,全区续建项目121个,计划总投资282.72亿元,其中5000万项目64个,5000万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占比达80%。鼎新高科、S360大幕至向阳湖公路、凤凰小学、淦河综合整治等一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修复项目加快推进。
二是“进”的动能持续强劲。规上企业加足马力生产。全区140家规上企业,正月初七开工率65.7%,正月十五全部恢复生产。企业借力电子商务拓市场、抢订单、保份额。华宁防腐公司成立国际事业部,积极参与“中国矿业走出去联盟”,业务拓展至东南亚以及南美洲,预计2018年实现税收过两千万。汇瑞药业边建边生产,预计2018年实现税收过千万。洪盛模具订单已达4000万元,华宁防腐订单已达8000万元。一季度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5亿元,同比增长13.7%;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家。精准施策培育行业标杆。实施企业培育工程,筛选一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能好、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改变以往大水漫灌式扶持,着力“一企一策”、精准滴灌,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促进企业产值与税收倍增。深入华博阳光、中港金属等企业专题调研,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企业拿出的问题清单,对症下药,一揽子解决融资授信、流动资金紧缺、上市辅导等问题,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强身健体,支持企业瞄准行业标杆,增强核心竞争力。多方联动狠抓工业技改。坚持政府主导抓技改、部门联动促技改、企业主体搞技改,综合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大力改造提升苎麻纺织、机电制造、现代森工、橡胶化工等传统产业。制定技改任务书,划出技改时间表,建立技改项目库,实施工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出台《鼓励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意见》,区级财政拟每年筹措资金1500万元,奖励企业技改,同时协调金融机构支持企业技改,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一季度实施重点工业技改项目17个,技改投资总额8.17亿元。
三是“好”的因素不断累积。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好。大力推进“旅游+、+旅游”,产业融合、产城融合持续深入,“旅游+农业”擦亮了咸安探春赏花乡村游品牌;“旅游+工业”孕育了黄鹤楼森林美酒庄园;“旅游+文化”赋予了咸安乡村旅游以灵气;“旅游+乡镇”催生了官埠梓山湖原乡假日小镇、向阳湖康养特色小镇、高桥131军旅小镇等一批旅游特色乡镇。一季度,全区接待中外游客2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20%和21%。入限商贸服务业企业2家,服务业增加值增幅达9%。新兴产业发展来势好。发力数控模具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力争3-5年建成两大百亿产业集群。模具产业园一期1500亩已全面建成,投产企业13家,二期已完成投资1.5亿元,完成了1000亩“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一季度,模具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完成规模以上产值4.5亿元,增长14.6%。生物医药产业园已建成面积750亩,正在建设面积753亩,引入国药控股、汇瑞药业、健翔生物、康笙源药业、华信制药、三九生物、九灵草生物等11家企业,其中建成投产7家,在建4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一季度,生物医药产业完成规模以上产值2.4亿元,增长8.8%。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好。构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1+N”政策体系,修订完善《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实体经济大发展的若干意见》,配套设立规模为1亿元的绿色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整合招商引资、科技创新、品牌商标、成长工程、金融、商贸、旅游等方面优惠政策,打通财政资金支持实体企业的管道。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以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激励创新
下一篇:
实施“五大工程” 贡献外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