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 菜 (中)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08-07-05 10:22
也许有人说,鄂南的乡味与方言一样:土气。土味尚可理解,土气我看未必。正如鄂南方言不是“下里巴人”一样,鄂南乡菜底蕴深厚,奥妙无穷。
如何奥妙无穷?不妨让我们先看看鄂南乡菜的特点,从特点看特色,从特色看奥妙。在这方乡土上,能成乡菜的必须符合两个特点,其一,原料取于山野和农家。可野味怎么变成乡味呢?这正是奥妙之所在。我们的先祖生活在山野,靠山吃山,靠野吃野,山野就成了他们的衣食父母。有诗云:“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蘼芜是川芎的古称。这首诗真实描述了古人的生活原貌。鄂南古人,在接受儒道文化的教化后,对山野并没有被动的依赖和服从,靠山吃得智慧,靠野吃得文明,正如神农尝百草,草方入药,逐步使野生变成山味,将山上丰富的物质资源转化为供人享用的生活资源。在大山的恩泽下,先祖们推出了一道道生于斯、取于斯,透着泥土芬香的乡土大菜:既有山野长的山笋、山菇、山薇、山蕨,又有山野跑的山鸡、山兔、山猪、山羊……看看,有荤有素,素也土,荤也土,一个土产系列,经先祖和盘托出,一直托到文明社会的今天,使鄂南的乡菜乡味充满了野味。
鄂南乡菜的另一大特点,烹制注入乡土文化,充满乡土智慧。有一种饭叫花花饭,大米掺红薯,或者掺薯丝、掺南瓜,柴火焖,焖得香喷喷;有一种汤叫滋补汤,土罐煨土鸡,滋阴补阳,老少皆宜。乡菜取料土,制作土,但聪明的古人,立足于土,由土生新。乡土盛产红薯和大米,邑人脍不厌精,对原生态深加工,将红薯磨成粉,以苕粉为原料做成苕粉皮、苕粉糕、苕粉丸、苕粉砣、捶鱼丝等土特食品。山外主粮区的农户心有灵犀,改变大米的单调做法,如法炮制,将米粉做成米糕、米粑、米团、折粉、汤圆、糍粑……用一粒粒的米,孵化出米的神奇。
鄂南乡菜的地方风味浓郁,既保持了民族传统,还融进了地方文化。极具风味的是流行在通山一带的年粑制作。其流程大致如下:将大米淘洗碾成粉末和成面团,分割成小团放在巴掌大小的“粑印”上印制。“粑印”是俗名,其实就是在一块小木头上刻出字画,字画既有大自然万物,如花卉、草木、鱼鸟虫枝,也有农家心愿——福禄寿等。印上图案的米粑上蒸笼蒸熟,米粑上的画图再也磨不去了。将字画印在过大年的食物上,这一风俗延续几百年,堪称鄂南饮食文化的一绝。(贾再柏)
作者:liuhuafang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乡菜(下)
下一篇:
乡菜(上)
-
铁海坡是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汀泗桥战役的前沿阵地,它位于咸安区汀泗桥镇汀泗桥火车站北约500米的京广铁路西侧,与汀泗河对...
-
小时候,我老家通城县石南乡下的祖父家中,摆着一尊木雕的神像。我偶尔从祖父的口中得知,这尊神像叫伏波将军,后来我在某个...
-
“一脚踏三省”,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石牛寨镇积谷村、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黄龙山林场坪等分场、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白岭镇...
-
每个国人心里或许都有一处桃花源,在这里,渔樵耕读、且歌且吟,时光停滞千年。但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这只是终南山隐士的生...
-
因河命名的桥,在咸宁有几处,其一就是咸安区浮山办事处龙潭村因龙潭河命名的龙潭桥。
淦河、大桥河与沟崽口溪交汇后3千...
-
在嘉鱼县城西南高铁岭镇与官桥镇交界处有一座山,名叫大崖山。东峤有个山洞,或传为古人徙居之所,今衍为“仙人洞”。
明...
-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赣边区人民,在茶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实践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方言。它们记载着茶...
-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赣边区人民,在茶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实践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方言。它们记载着...
-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赣边区人民,在茶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实践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方言。它们记载着...
-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赣边区人民,在茶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实践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方言。它们记载着茶...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2025-03-27
-
2025-03-27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