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超 杨惠春
核心阅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农村金融机构作为直接服务“三农”土生土长的地方性银行,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释放“金融能量”,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贡献力量,当好乡村振兴的金融主力军。
一是找准定位,坚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不动摇。一直以来,“三农”是农村金融的服务之本,也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主战场,服务“三农”是责任和使命。因此,农村金融机构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紧跟国家战略部署规划,坚守“姓农、姓小、姓土”的核心定位,以支农支小和精准扶贫为己任,把为实体经济服务,推助乡村振兴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要坚守农村阵地、深耕农村市场,做好“三农”服务工作。要将主要精力和服务市场放在振兴乡村经济发展上,坚持姓“农”的本色,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出一条适应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二是精准发力,无缝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不畏难。农村金融机构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深挖细琢、无缝对接、精准施策。按照当地政府制定的地方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力对接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支持推进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围绕“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要求,全力对接服务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持续支持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加大对区域经济支持力度;围绕生态环境改善,全力对接服务加大节能减排、重点支持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养生产业以及农业观光、休闲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等服务业发展,助推绿色经济发展。同时依据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调整和修订相配套的政策举措,制定绿色授信办法,建立适应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特点的信用评级、信贷流程等规章制度,提高授信的审批效率,不断完善业务审批机制。开辟绿色信贷通道,确保乡村振兴项目授信业务得到优先处理。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千方百计降低乡村振兴项目贷款准入门槛,着力破解担保难、贷款难问题,提高客户贷款的获得率,并逐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助推乡村振兴。
三是搞好服务,解决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不懈怠。农村金融要以实现普惠金融全覆盖为目标,提升普惠金融水平,让农村消费者能够以平等的机会、合理的价格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要不断改善金融服务,从金融服务环境、服务方式、服务渠道、服务手段等方面,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要加快乡村金融服务网络建设,强化金融科技运用,优先解决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基础金融服务可得性,提升服务便利性,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要优化网点建设,提升网点综合服务功能,优化支付结算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快捷高效的结算通道;要大力推进手机银行服务渠道,扩大社区e银行的功能,努力让乡村居民享受现代金融服务。深入推进金融服务网格化,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网格化工作站和惠农金融服务点,优化布局、配齐设备,提高站点运行效率,将高效的金融服务深度嵌入人民生活场景,为乡村振兴战略增加服务的可得性、便捷性。
四是因地制宜,积极创新推出金融产品不放松。农村金融机构要根据乡村振兴不同地区、不同主体对金融的差异化需求,因地制宜地大力创新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产品力度,要积极运用互联网、信息科技纵深推进金融服务,加快金融科技应用,促进传统业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要探索小微信贷工厂化、集约化模式和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的农村金融产品,由大规模、粗放式向个性化、差异化转变,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和道路;要密切联系实际,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开发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客户生产经营周期、方式和规模等方面需求的金融信贷产品;要积极探索制定适合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生态农业等信贷政策,要大胆尝试,完善和推广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切实解决“三农”担保难、贷款难的现状,让其享受充分的信贷服务。
五是精准扶贫,全力帮助贫困户促致富不改变。围绕国家和当地政府精准扶贫工作要求,主动承担金融支持精准扶贫重任。重点突出在建档立卡贫困户领域,用好用足扶贫贷款政策,将单户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最高额度从5万元提高至10万元,加大精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投放,增加扶贫资金注入“剂量”,支持贫困人口发展项目尽快脱贫致富;强力支持产业扶贫,突出信贷支持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加大帮扶企业发展壮大产业,以产业链带动贫困人口生产与就业,提高产业带动扶贫效力,增加“造血”功能,解决贫困人口脱贫的可持续性问题,实现贫困人口收入的稳定增加和脱贫致富。
(作者单位:嘉鱼县农村商业银行)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理性和德性的消费才被尊重
下一篇:
开创新时代咸宁林业改革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