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科教 >> 理论探讨 >> 正文

以十九大精神引领民族工作创新发展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8-01-03 10:12

○涂江平

  核心阅读:党的十九大,在决胜全面小康、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重大历史关头,顺应时代潮流,回答“时代之问”,有力地推动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往开来,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对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给予了充分肯定,把民族工作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在“四个伟大”新使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个方面都对民族工作提出了明确部署和要求,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精髓要义,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和难得机遇。

  为进一步推动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创新发展,我们必须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结合实际、务实重行、不断创新,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奋发有为的高昂斗志投入到民族工作中来,现结合咸宁实际谈四点想法:

  一、要在各族群众中深入开展十九大精神的宣讲学习。

  要利用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确保十九大精神深入边远农村家庭,深入干部群众心中。要推出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学习精品,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干部群众的需要。要帮助各族干部群众深刻领会总书记作出的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讲话精神,形成各族人民以十九大精神为纽带的思想上的高度统一、行动上的高度自觉、力量上的高度归聚。

  二、要加强对少数民族事务的管理力度。

  在十九大会议精神的指引下,管理好民族事务,有利于从民族事务治理角度进一步宣传展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和内在活力。我们一要建立少数民族人员信息数据库,重点对流动少数民族人员和民族代表人士进行信息掌握,施行一人一表,通过对信息数据的动态更新管理,为领导决策和民宗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二要建立流入地与流出地联动工作机制,针对进城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人口流出较多和相对集中的地区,通过签订区域协作协议、建立信息通报和区域联席会议制度等形式,建立起两地或多地相互协调、齐抓共管、合作共赢的长效协作和管理服务机制。三要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对涉及法律法规问题,要牢固树立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的原则。同时,在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中,要树立寄服务于管理之中的理念,以服务来推动管理。四要进一步加强武汉新疆工作站指导作用,武汉新疆工作站处理涉疆矛盾纠纷懂政策、民情熟、语言通、办法多、敢担责、效果好,这是我们传统工作方法所不能企及的。新疆工作站在处理涉疆人员重大事情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现场指导,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增强“案例式”教育培训。

  三、要提高散杂居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质量。

  咸宁属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总量不大,大部分相对集中分布在农村,多年以来,由于社会各界认识不够、重视不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氛围都不太浓厚,影响有限。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和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要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个目标,结合散杂居地区实际,把握新阶段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务和着力点,落实“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的理念,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大力建设、先进个人的突出表现,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散杂居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实效,进一步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四、要加强与少数民族的沟通联系增进感情。

  民族工作的本质是聚心汇力,是团结人心、争取人心的工作,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一起来完成。一要加强交流交往交融进程,针对流入较多的少数民族,可以和流出地建立人才、经贸等合作机制,扩大交流,增进了解,深化感情。二要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严肃查处民族歧视事件,对窗口行业、交通行业、餐饮行业等重点部位着重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避免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发生。三要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因为风俗习惯和地区差异等原因,城市少数民族面临着比一般外来者更多的困难,要通过社区这样的基层单位,及时接受他们的诉求,及时传递、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生活。每逢重大节日,要主动上门祝贺、慰问,主动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相关部门要在他们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主动提供服务,帮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能够更好的融入城市。四要多提供学习机会,让广大干部到民族地区走一走看一看,实地了解风土人情,理解他们来我们城市之后的生活差异,提高工作的感性认识。给本地外来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参观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机会,增强他们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渐市民化、本地化。

  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本目的是更好造福各族人民,根本方法是充分依靠各族人民。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最大限度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都将会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推动散杂居地区民族工作创新发展。

  (作者系市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 )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建好新型农村社区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下一篇: 贯彻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