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带着远古深邃而朴素的梵音,带着世世代代以水为邻与鱼相伴的生活烙印,取《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义而得名的嘉鱼县,在厚重的历史幽思中,深深散发着浓郁的“鱼文化”芳香,形成颇具地方特色的“鱼文化”魅力。
古朴独特的“鱼”乐。目前,我国土类吹奏乐器已知的仅有两种,一是古都西安的陶埙,二是湖北嘉鱼的呜嘟。呜嘟,这种用泥土捏成的鱼形乐器,本是嘉鱼县牌洲湾一带放牛娃用长江西流回水湾淤积的乌沙泥捏成的,外表光光、肚里空空、鱼身长长、鱼尾叉叉,用来在芦苇深处唤牛、壮胆、戏耍的道具,通过不断改进,其音色深厚,穿透力强,尤善表现幽远飘逸、古朴悲怆的意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1986年,演奏者毕寅生带着呜嘟和《野洲情趣》参加全国“三民”比赛,获创作和演奏两项铜奖。1992年又吹到云南昆明,登上“第一届中国艺术节”大雅之堂。1993年,毕寅生的呜嘟独奏《思念》获第三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一等奖。呜嘟自此由水乡渔村吹到了中央电视台,吹向五湖四海。 1993年,呜嘟又走出国门,吹到韩国和泰国,先后在汉城、釜山、曼谷和清迈等城市向外国观众展示其音乐的魅力。2000年,毕寅生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出访美国,先后在华盛顿、纽约、西雅图、旧金山和夏威夷等城市表演了呜嘟独奏。在夏威夷,毕寅生由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陪同,特意到“百岁老人”张学良家中为他吹奏了呜嘟。同年,呜嘟演奏家毕寅生还受到原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接见。2007年,呜嘟被湖北省政府收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老少皆宜的“鱼”舞。嘉鱼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流行于民间的舞蹈、活动如打蚌壳精、划彩莲船、舞龙灯、龙舟竞赛等,都有鱼的形象跳跃其中,真是“无鱼不为乐”。百鱼闹江花灯舞,古老而新鲜,给鱼乡人带来多少喜悦、多少欢乐。这些民间舞蹈和竞赛,既反映了水乡与鱼同乐、鱼跃人欢的生活场景,又烘托了水乡人民机智敏捷、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雅俗共赏的“鱼”歌。从船工号子到歌谣谚语,与鱼相连的条目十分丰富。如“清晨天起鲤鱼斑,太阳晒干龙潭山”、“养鱼如绣花、一针不能差” 、“虎不怕高、鱼不怕深” 、“鱼争水、人争气” 、“人急等不得人,性急钓不得鱼”等。其中不乏闪烁深刻哲理意味的济世格言和内涵丰富而又能一语道破玄机的生活警句,如同一幅幅绚丽多姿、特色浓郁的风情画,反映了嘉鱼人民对天文、气象、生产、生活的实践经验和科学认识,展示了嘉鱼人民艰苦奋斗、自力图强的风采和丰富的情感形式。
根深蒂固的“鱼”俗。嘉鱼人民与鱼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生产生活到居住环境,从日常细事到生死婚嫁,到处可见鱼的身姿。门窗雕刻、地板镶画、中堂年画、窗花剪纸、儿童鞋帽、床上巾被、日常用品,都饰以鱼形图案。平常人家过年,吃团圆饭桌上必有鱼,而这鱼年三十一般不会动,留到正月初一,寓意“年年有余”。长辈百年之后,子孙后代扫墓,必用鱼、肉、鸡三牲祭奠。特别是作为地方民俗集中表现的婚礼,处处离不开鱼。订婚时,男方要向岳家送一对大鲤鱼,谓之“双鲤行贺”;出婚前,女方总要绣一对“鸳鸯戏水”的枕头,表示男女你情我愿、白头偕老;新婚嫁妆上贴“鱼水交欢”图案,祝愿夫妻和美;闹洞房,叫小两口咬鱼丸子,谐音双关“圆(丸)圆满满”。
源远流长的“鱼”食。中国饮食文化世界闻名,鱼作为一种主要菜料,其烹调方法五花八门,千奇百怪,饱含着许多地方文化特色。在嘉鱼更是“无鱼不成席”,而嘉鱼的食鱼,在包容各家的基础上,而尤以鲜美软嫩见长。除传统的煎、煮、烧、烤、蒸、炖、熏、炒之外,嘉鱼人尤擅将鱼进行精加工,把鱼做成鱼丁、鱼片、鱼糕、鱼丸、鱼氽、鱼面。孔子的“食不厌精”的理论,在嘉鱼食鱼文化中得到充分展示,让人既饱口福,又饱眼福,回味无穷。相传盛唐一皇帝南巡到此,品尝之后,连连称赞“佳鱼,佳鱼也”。
兴旺发达的“鱼”业。嘉鱼县滨江含湖,河港交织,水域广阔,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光照充足。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嘉鱼成为水产养殖的宝地。毛泽东当年品尝的“武昌鱼”,就是从嘉鱼西凉湖调运去的。八十年代,用飞机调运三湖连江水库的上万斤鱼种,放养在北京中南海里。50万亩水域,既有青、草、鲫等常规鱼类,又有美国斑点叉尾鮰、中国大鲵等名贵水族,更有那个大、体肥、黄满、味香、“横行天下”的“牌洲湾螃蟹”。每年5万余吨的捕捞量,使嘉鱼成为全国水产百强县。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咸宁调研时赞道:“嘉鱼嘉鱼,家家有鱼”。
面对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届县委、县政府非常珍视,特别是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都有意识地宣传“南有嘉鱼”文化品牌,努力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互动上下功夫,取得文化、经济双丰收。
一、搜集、发掘、整理民间文化遗产,为打造“南有嘉鱼”文化品牌,寻找历史渊源。
为了发掘嘉鱼地方文化特色,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民间文学集成领导小组,组建搜集、整理专班,深入民间采风,广泛收集嘉鱼各地的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谣歌谣、谚语警句,先后整理编印了《嘉鱼县民间故事集》、《嘉鱼县歌谣集》、《嘉鱼县谚语集》等文辑,既是流传于民间的社会生活大全,又是一部部充满智慧芳香的民间艺术作品,同时也是对嘉鱼经济和文化传统特色的概括。字里行间,深深地打上了水乡“鱼文化”的烙印,为宣传“南有嘉鱼”文化品牌,提供了坚实而丰富的历史证据。
二、充分发挥宣传造势作用,积极向外推介“南有嘉鱼”鱼文化特色品牌。
一是举办大型文化活动造势。除了传统节假日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外,县委、县政府围绕水乡特点,有意识地举办声势浩大的文化宣传活动,唱响“鱼文化”特色,打响“南有嘉鱼”文化品牌。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先后与省政府、市政府联合举办了两届“牌洲湾螃蟹节”、三届“龙舟赛”,先后请国家著名艺术家,如马季、李谷一、费翔、汤灿、张明智等到嘉鱼登台演出,同时邀请省、市有关领导,各届人士莅临嘉鱼指导,每次观众都在10万人以上,盛况空前。首届螃蟹节,当时的省委书记蒋祝平亲自写来贺信表示祝贺,第二届螃蟹节在中央电视台“艺术彩虹”栏目全程播出,收到了良好的宣传造势效果。让“南有嘉鱼”文化品牌走出湖北、走向全国,同时也收到了较好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效果,仅两节期间,达成经贸协议50多项,协议投资金额4亿多元。
二是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宣传“南有嘉鱼”。
1、拍制《南有嘉鱼》电视专题片,宣传“南有嘉鱼”。县委、县政府注重以电视为媒,从省里请来资深策划人,根据水乡特点,围绕“鱼文化”主题,精心拍制了《南有嘉鱼》电视专题片,在市、省和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映宣传,有效扩大嘉鱼影响,让“南有嘉鱼”深入人心。
2、录制《南有嘉鱼》资料片,宣传“南有嘉鱼”。无论是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还是外地来嘉鱼参观学习,也无论是外出招商,还是举办各种推介会,我们都把“南有嘉鱼”的资料片拿出播放,增进各届人士对嘉鱼的了解,同时也收到宣传嘉鱼的效果。
3、制作精美画册,宣传“南有嘉鱼”。根据嘉鱼经济、政治、文化特点,以“南有嘉鱼”为主题,先后制作几十种精美宣传画册,广泛分发赠送,宣传“南有嘉鱼”。
4、通过文化精品创作,宣传“南有嘉鱼”。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文化精品的创作,通过文化精品的生产,不断丰富“南有嘉鱼”文化的内涵,不断打响“南有嘉鱼”品牌。仅近几年,就有《闹年》等4件作品入选省“楚天群星奖”;小品《钱这东西》在省级刊物《文艺》杂志上发表;群舞《土疙瘩•情疙瘩》参加省“楚天群星奖”和“全国群星奖”的角逐,分获银奖和优秀奖;歌曲《中国象棋》参加全省第八届“楚天群星奖”评选,获优秀奖,《神奇的蛇屋山》等3首歌曲入选《全国群众艺术原创优秀歌曲精选》,由湖北省九通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家住牌洲湾》等歌曲已在省内外广为传唱。目前,歌曲专辑《南有嘉鱼》收录全县音乐作者创作的歌曲10余首,清样制作已完成,即将出版。湖北电视台拍摄的《呜嘟》专题片,获得了全国“地方电视台节目一等奖”,并向海外播放。通过精品创作、精品宣传,有效提升了“南有嘉鱼”文化品牌宣传力度。
5、借助名人士题词留墨,宣传“南有嘉鱼”。先后有中央领导人如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等为嘉鱼留墨题词。耸立新城中心的嘉鱼县城城标——一对腾飞银鱼的底座上,“南有嘉鱼”四字,即为赵补初的宝墨,简洁、劲练,让人过目难忘。如今,这些墨宝,是嘉鱼人民的又一宝贵文化遗产,为“南有嘉鱼”的宣传平添了几分文化魅力。
品牌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吸引力,一个有号召力的优势地方文化品牌,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后劲,将对一个地方的竞争力起着核心作用。因此,打造强势“南有嘉鱼”文化品牌,既有条件,更有必要。
一、要苦心经营好“南有嘉鱼”文化商标。鱼是嘉鱼的县标,鱼文化是“南有嘉鱼”文化的精神核心,也就是“南有嘉鱼”文化品牌的商标。要在进一步提炼鱼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借鉴广告宣传的经验,用市场手段打造鱼文化品牌,加大鱼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制作广告宣传片等的形式,重点放在省以上媒体宣传推介上,借助广告的力量增进与外界的沟通,让嘉鱼的鱼文化真正走出省界,走出国门,扩大品牌的知名度。
二、要精心包装好“南有嘉鱼”文化品牌。地方文化品牌是一个地方的内涵和形象的综合体,可以是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也可以是某个名人,甚至可以是某个产品,或者是代表城市特性的系列形象组合。对于嘉鱼而言,就需要将厚重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及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呜嘟进行包装,必须渗透到具体操作的各个层面,达到天安门之于北京、西湖之于杭州一样,《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于嘉鱼、呜嘟之于嘉鱼的效果。
三、诚心招揽好“南有嘉鱼”文化人才。一流的人才才有可能创造一流的文化品牌。对于文化而言,其生命力在于不断进步与创新,只有在继承中不断更新的文化,才能源远流长。因此,一方面对现有本地人才要特别关心爱护,一方面又要对外敞开大门,吸纳外地人才到嘉鱼创业,为打响“南有嘉鱼”文化品牌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要全心打造好“南有嘉鱼”文化环境。地方文化品牌包括了一个地方生活状况,居住环境,自然景观,旅游景点,城市形象,发展前景等方方面面。首先,要打响文明城市创建品牌。按照超高起点、超高标准、超高要求的思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给予扶持和引导,有意识地在建设的方方面面融入“南有嘉鱼”文化。同时,要切实加强文化馆所建设,为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第二,要不断提高人的文明素质。通过广泛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真正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平安和谐、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为唱响“南有嘉鱼”文化品牌营造优质的人文环境。
(中共嘉鱼县委宣传部调研课题组)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在共建共享中促进社会和谐
下一篇: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