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总于无知无觉中,将记忆的屏幕涂上一层感伤的色彩,记忆深处的亲人,带着他们的欢笑和忧愁,带着他们的关爱和期待,在时光的缝隙中若隐若现。尘世之间,生死离别总是有的,但任何一个凡俗之人,在亲人相继离开这个纷扰芜杂的世界的时候,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行为举止,又怎能不深深地铭刻在多感的心中。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白居易《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这首诗,通过对东洛水、北邙山、中桥车马、下渡舟航等具体物象的描写,再现了烟火清明日洛城人为祭祖之事忙碌的场景,将洛城人在一个特定日子里表现出的歌哭悲欢,渲染得淋漓尽致,淡淡的哀怨中透露着生活气息浓郁的温馨,凡俗的烟火中凸显出人类繁衍不息的美丽。
常常是一梦醒来,不见了梦中人的踪影。梦境缘于孤独,孤独的人最易想到亲人,最易想起很久没去过的乡下老家。清明的城市,在拥挤中冷清,在闲散中纷繁,这样的时分,思念的情愫会益发浓重。熟稔的村庄,野外烟火笼罩,新修的坟冢,在蓝天白云下,散发着泥土的香醇。只是,那些记忆深处曾经阳光明媚的岁月;那些令人怀恋的充溢着爱之温馨的时光,那些可以让心空晴朗的凡俗的生活细节,飘浮在烟火之外,再也无法拾拣。
清明的乡野,永远有别于狂躁喧嚣的城市,天气晴朗,空气清新,草木繁茂,山花烂漫,肥田沃土孕育着无限生机。而田边地角,荒坡野岭,那些三三两两扫墓祭奠的人,在喃喃低诉,在感伤饮泣。立于墓碑前的人,又有谁能快乐起来呢?脚下是另一个世界,阴阳相隔之间,是永无穷尽的思念。清明的烟火让人感受着生命的无奈,烟消云散之时,思念之情却不会散去。好在传说之中,人之三魂七魄,死后三年魂散,七满魄尽。魂散魄尽之后,去除了三千烦恼,便自在逍遥,不必为尘世烦恼所累了。由此看来,生者又当为死者庆幸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这首《清明》诗,美艳哀婉,营造出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清明祭奠,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延续到提倡环境保护的今天,已是与时俱进,有着诸如坟头献花,网上祭奠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了。
“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我想,生而为人,心境若是一如清明时节的自然态势,这个世界也就十分美好了。清明的祭奠,只是对故去的亲人怀想的一种方式。其实,活着的人,以明净的心境健康快乐地活着,何尝不是对故去亲人最好的祭奠?( 程应峰 (市直))
编辑:Administrator
咸宁网讯记者杜培清、通讯员张丹报道:近日,省总工会湖北职工讲堂在咸宁市图书馆举行。任蒙在当天的《散文的难度与时代的高度...
咸宁网讯通讯员周益民、周航报道:近日,由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我市作家李专散文创作研讨会在武汉成功举办。来自湖北...
乡友用微信给我发来一座青山、一泓清流、一叶扁舟的几张彩色老照片,我一眼就认出那是故乡的渡口!他卖了个关子,想邀我回去...
推开窗子,迎来一树明艳。细长的树枝,擎着紫红的花束,在无边的绿意中,恰似南国少女,含情脉脉地频频点头。 这就是紫...
曾经的往事,经历的种种,就如年代感极强的彩片、灰片、黑白片甚至间歇的断片,没有秩序、没有主次,总是在不经意间冒出,在...
今年酷暑时期,我搬到老家——离通山县城十多里远的大畈镇下杨村,住了近一个月。 老家的生活,未如城里丰富多彩,但亦非...
仲夏季节,我应咸宁朋友的邀请,再一次在淦河流域采风,近距离感受了淦河之大美。 我们一行数人,从淦河源头开始,一路...
离开学校已经多年,每天敲打着键盘,埋头于十个阿拉伯数字的无限种排列组合,时光在指尖悄然流逝;工作就是重复做着借:**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