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稀有文化物种,在光怪陆离的现代艺林,奇特地芬芳着,这就是咸宁崇阳提琴戏!
在我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提琴戏,是独具特色的一枝奇葩。
提琴戏是崇阳人“拿来的”。
据说它源自岳阳花鼓戏,在崇阳被改造,嫁接,生根,直到枝繁叶茂。岳阳花鼓戏的主要乐器是琵琶,但崇阳人改造创新,制成了提琴。何谓“提琴”?坐着能拉,站着提着也能拉,不拉了“提”起就走,这就叫“提琴”。提琴戏有特有的唱腔,是鄂东南、湘北及赣北等地区广为流传的梁山调与崇阳地方小调结合,形成具有崇阳地方特色的剧种。
提琴戏在崇阳,一直很受老百姓喜欢。
据清《崇阳县志》记载,早在清代中叶,崇阳地方小戏崛起,“花鼓谣腔,屡禁不止”。建国初期,崇阳县每年都要举办业余汇演,数十个乡班在县城里,一唱便是七日八夜。至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崇阳农村每个屋堂都有会拉提琴的人,几乎人人会唱提琴戏。到了现在,更是火爆。逢年过节,婚丧娶嫁,农闲时节,东村锣鼓响,西村唢呐叫,大人看门道,小孩看热闹,山乡哦,就像开了锅。
荷起锄头下田间,披上戏装上舞台。那些扶犁掌耙、割麦插禾、喂猪洗碗的大哥老嫂,一描一抹就粉墨登场,唱得有板有眼、如醉如痴。看到庄稼人一下子变成红脸关公黑脸张飞白脸曹操小姐太太,村民们不知有多乐。
在县政府大力扶持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当地成立了“崇阳县提琴协会”、“提琴基金会”,至今已成功举办6届“提琴戏剧节”。 2000年,崇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提琴戏)之乡”。提琴戏,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全县农民自发组织的剧团有92个,业余演员2000多人,年演出3000多场,观众上百万人次。
乡土奇葩红胜火,深谷幽兰分外香。提琴戏,热了山乡,美了生活,乐了百姓!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从战场走向田间——山鼓
下一篇:
黄土捏出的天赖——呜嘟
铁海坡是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汀泗桥战役的前沿阵地,它位于咸安区汀泗桥镇汀泗桥火车站北约500米的京广铁路西侧,与汀泗河对...
小时候,我老家通城县石南乡下的祖父家中,摆着一尊木雕的神像。我偶尔从祖父的口中得知,这尊神像叫伏波将军,后来我在某个...
“一脚踏三省”,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石牛寨镇积谷村、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黄龙山林场坪等分场、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白岭镇...
每个国人心里或许都有一处桃花源,在这里,渔樵耕读、且歌且吟,时光停滞千年。但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这只是终南山隐士的生...
因河命名的桥,在咸宁有几处,其一就是咸安区浮山办事处龙潭村因龙潭河命名的龙潭桥。 淦河、大桥河与沟崽口溪交汇后3千...
在嘉鱼县城西南高铁岭镇与官桥镇交界处有一座山,名叫大崖山。东峤有个山洞,或传为古人徙居之所,今衍为“仙人洞”。 明...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赣边区人民,在茶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实践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方言。它们记载着茶...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赣边区人民,在茶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实践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方言。它们记载着...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赣边区人民,在茶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实践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方言。它们记载着...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赣边区人民,在茶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实践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方言。它们记载着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