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情融哭嫁中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09-05-14 09:13
一
几张竹床拼排在一起,铺上稻草或从各家背来的被子,就成了一个大通铺。出嫁女盘坐在正中间,陪嫁女围着她,手臂搭着手臂,挤得很紧。晚上七八点钟,房间里便传出“石榴花开红似火,嫂嫂待我恩情重;针针线线样样教,来年谁来指教我?”的哭唱声,直到深夜才停止。
“姑娘出嫁前夕,同村姑娘都来陪睡。是夜,以相哭抒怀。”5月3日,市文联主席柯于明说,哭嫁是鄂南婚俗中,古朴而美丽的风俗。
鄂南的哭嫁一般要经过试哭、联哭等七个仪程,不同的仪程有不同的哭嫁内容。为了图吉利,鄂南人哭嫁必须在姑娘出嫁前49天开始。
据资料记载,鄂南“哭嫁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既有对出嫁女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也有对姐妹们少女时代的深情怀念;既有提醒出嫁女莫忘父母恩,牢记故乡情的真诚倾诉,又有劝慰她到新环境里要善于为人处世的如玉箴言……
嫁歌中,有流传下来的文本,也有即兴发挥的唱词,往往融亲情、友情、爱情于一炉,情真意挚,回肠荡气,既表现智慧,又充满感情。
鄂南民俗研究者贾再柏说,鄂南“十里不同天,十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唱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嫁歌中不断融化、渗透和创新,吸收当地山歌小调、地方戏曲以及本土风俗中的哭调和说唱音乐,逐渐形成了一种浑朴抒情,诙谐风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曲艺形式。
二
鄂南哭嫁风俗起源何时?几位受访者均表示,其准确时间暂无法推定,但一般认为它是随农耕文化一起发展演进而来。其中有个传说,可见其端倪。
相传,在鄂南某地有秧竹和爱莲俩遗孤,在族人的撮合下住在一起相互照应。因凡经秧竹扶栽的竹子生长快而被称为“竹仙”。秧竹、爱莲十八岁时,族人准备为其完婚,却遭旱灾,遍山竹子相继枯死。秧竹被请哭竹栽秧,并吩咐乡亲用竹鞭抽打其身子。顷刻,枯死的竹子返青为绿,而秧竹却被鞭死。爱莲悲痛欲绝,撞死在秧竹坟碑。坟头长出一公一母两棵青竹。此后,这里的人们为不忘二人恩德,凡嫁女便效爱莲之哭,哭嫁之俗也就流传开来。
贾再柏则认为,哭嫁源自于古代妇女婚姻的不自由和对自己亲人的眷恋不舍。在旧社会,由于封建礼教和包办婚姻,姑娘们不能选择郎君,心中充满怨恨。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好借哭嫁的形式来悲叹自己的不幸,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此外,还受鄂南地方自古“嫁女哭嫁,越哭越发”的习俗禁忌的制约规范所致。
三
哭声渐少、笑声渐多;花轿不再,小车时尚……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鄂南婚嫁的形式不断变化,哭嫁的内容、情愫也加入了现代生活的气息。
柯于明说,如今,在鄂南一些较偏远的地区仍保留着哭嫁的习俗,但已有很大变化。首先,在内容上,加入新的成份。哭嫁不再是单纯地表达自己的不舍和怀念之情,更多地是以娱乐为主,在屋内,你唱一段,我唱一曲,像是赛歌。稍年轻的纯粹是为了学歌。其次,在形式上,不求全。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工具的便利、外出打工后受外面影响,使得嫁姑对家乡习俗不太了解,对家的留念也减少,哭嫁也由过去必须有的七个仪程不断简化,甚至没有。再就是,在情感上,已没有了以前的那种荡气回肠。目前,哭嫁主要以老人哭为主,真挚地表达自己的留恋,但嫁姑并不会有老人那样浓烈的感情因素。
鄂南哭嫁,以哭当歌,以歌当哭,风风火火,虚虚实实,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特殊的感情。鄂南哭嫁历来被看成是女人的事,男人只是欣赏者参与旁听或维持秩序,因此鄂南嫁歌被称为母亲的歌,不断呈现出母性的慈祥和温顺及母性的青春之火、生命之火。(记者 马丽)
作者:liuhuafang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嫦娥故里留芳踪
下一篇:
咸安民俗桂香浓
-
铁海坡是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汀泗桥战役的前沿阵地,它位于咸安区汀泗桥镇汀泗桥火车站北约500米的京广铁路西侧,与汀泗河对...
-
小时候,我老家通城县石南乡下的祖父家中,摆着一尊木雕的神像。我偶尔从祖父的口中得知,这尊神像叫伏波将军,后来我在某个...
-
“一脚踏三省”,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石牛寨镇积谷村、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黄龙山林场坪等分场、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白岭镇...
-
每个国人心里或许都有一处桃花源,在这里,渔樵耕读、且歌且吟,时光停滞千年。但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这只是终南山隐士的生...
-
因河命名的桥,在咸宁有几处,其一就是咸安区浮山办事处龙潭村因龙潭河命名的龙潭桥。
淦河、大桥河与沟崽口溪交汇后3千...
-
在嘉鱼县城西南高铁岭镇与官桥镇交界处有一座山,名叫大崖山。东峤有个山洞,或传为古人徙居之所,今衍为“仙人洞”。
明...
-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赣边区人民,在茶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实践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方言。它们记载着茶...
-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赣边区人民,在茶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实践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方言。它们记载着...
-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赣边区人民,在茶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实践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方言。它们记载着...
-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赣边区人民,在茶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实践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方言。它们记载着茶...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2025-03-27
-
2025-03-27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