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化 >> 桂乡风情 >> 正文

乡下婆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08-11-20 10:26
  抱上孙子的老妇,城里喊奶奶,乡下称婆。“婆”——喊出三代骨肉情分,喊出鄂南宗情文化。
  婆的最早古义:婆娑。古风吹拂千年,让婆娑的婆飘落农户,成了威仪的婆。婆娑即逍遥,婆修成正果,在家随心所欲,能不逍遥?再,王建《神树祠》“老身长健树婆婆。”将树比人,树婆婆说的子孙满堂。“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民谣唱出史实:婆为子孙之祖。另有元以前文献记载,婆为失去丈夫的人。在宗风盛沛的年代,公既去,婆成一家之主。
  鄂南乡村称婆的习惯悠久,让婆主宰家庭。古言道:多年媳妇熬成婆,既说明媳妇对熬成婆的向往,更反映了媳妇熬成婆之前的艰辛。婆家婆家,嫁了男人还只能称婆家——进的是婆的家。婆有仁面的婆和恶相的婆,很多目不识丁的当家婆把婆的威仪演绎到顶点。我在一个山村见到婆婆为媳妇录下的过失簿:正月初一,打破花边碗一个;正月初三,头发篷乱去接待拜年客;正月初六,辰时喂猪推到卯时……婆的眼睛似乎专为媳妇长的,在婆的紧盯中,农家一个个媳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去。可悲的是,媳妇不恋红颜恋白发,盼望早日熬成婆。
  当婆难,当婆好,在家捞不上,出门找婆当,这不,为孕妇分娩接生的自称接生婆,为当婚男女撮合的又称媒婆。
  还记得小时候,每当逢年过节,母亲就会带我走很远的山路,去看望一个婆婆,后来我知道,这是我的接生婆。面对小生命降临,接生婆扬起手掌,朝小股蛋一击,心里喊:我儿,这是婆给你的见面礼!击来一声啼哭,乐得阿婆脸上开出皱纹花,连忙在孩子小腿上和自己手腕各系一根红带,表示祝福和连心。
  说到媒婆,我手里有一本《咸宁民间故事集》,叙说着媒婆的故事。说,有家员外的小姐看上穷书生,但挡在面前是一座门第的山。媒婆看了心生怜悯,扮成算命佬为员外家小姐算命,员外报了年庚八字,媒婆默记在心。过了数日,媒婆走到员外家,央求道:“我为人家保媒,将年庚八字遗失,有劳员外再写一张。”员外照写了,心却惊奇:这年庚八字怎么与小女一模一样。中秋节到了,员外家来了一书生,手拎月饼要拜见岳父大人。员外拂袖不理,书生拿出纸笺:“你亲手把女儿年庚八字写给媒婆,想悔亲就去县衙对质!”员外最终认了这门亲事。事情以喜剧收场,靠的是媒婆的“足智多谋”。
  家婆、媒婆、接生婆,这些农家婆虽然有的留下恶名,有的手段狡黠,但不乏仁爱与善良。然而,百步之外既有芳草,必有败枝。这就是巫婆。她是婆之败类。你看那人不人鬼不鬼的打扮,好好的眉毛斜斜地画,好好的衣冠歪歪的戴,人话不说学鬼叫,人路不走扮神跳,每个毛孔释放着糟粕文化,为千夫所指,万目怒睚。所幸的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标志着一部分落后风俗的告结。当我们猛然回首,总会发现:丑的越来越远,美的留在人间。(文/贾再柏)

作者:liuhuafang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北山寺桥
下一篇: 刘家桥

相关新闻

  • 铁海坡

    铁海坡是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汀泗桥战役的前沿阵地,它位于咸安区汀泗桥镇汀泗桥火车站北约500米的京广铁路西侧,与汀泗河对...

  • 伏波将军

    小时候,我老家通城县石南乡下的祖父家中,摆着一尊木雕的神像。我偶尔从祖父的口中得知,这尊神像叫伏波将军,后来我在某个...

  • 一脚踏三省

    “一脚踏三省”,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石牛寨镇积谷村、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黄龙山林场坪等分场、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白岭镇...

  • “桃花源”里书声朗--谭品腾和他的菜根书院

    每个国人心里或许都有一处桃花源,在这里,渔樵耕读、且歌且吟,时光停滞千年。但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这只是终南山隐士的生...

  • 龙潭河的变迁

    因河命名的桥,在咸宁有几处,其一就是咸安区浮山办事处龙潭村因龙潭河命名的龙潭桥。   淦河、大桥河与沟崽口溪交汇后3千...

  • 从山洞走出的文化之家

    在嘉鱼县城西南高铁岭镇与官桥镇交界处有一座山,名叫大崖山。东峤有个山洞,或传为古人徙居之所,今衍为“仙人洞”。   明...

  • 茶叶方言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赣边区人民,在茶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实践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方言。它们记载着茶...

  • 茶叶方言(五)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赣边区人民,在茶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实践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方言。它们记载着...

  • 茶叶方言(四)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赣边区人民,在茶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实践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方言。它们记载着...

  • 茶叶方言( 三 )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赣边区人民,在茶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实践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方言。它们记载着茶...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