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科教 >> 理论探讨 >> 正文

走创新发展之路 建幸福美丽新路口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8-04-04 16:47

路口镇党委书记 丁元华

  3月28日,县委组织赴通城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建设经验。通过实地参观和现场讲解等方式学习了通城县“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一、通城“美丽乡村”建设的特点及经验

  ——发展产业有引擎,增收创业有保障。本次所参观的通城“美丽乡村”建设点,在产业发展、贫困户创收方面做出了“新文章”。譬如,麦市镇冷塅村,在产业发展多元化、规模效应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方面新招迭出:该村基于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既发展了光伏电站、油茶产业园等常规性产业,又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发展了一批现代化生态农业。通过产业引领贫困户脱贫,是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更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整体规划有亮点,空间布局有创新。美丽乡村建设非一朝一夕所能及,需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既要积累硬实力,如公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同时又要保留人文软实力,如文化自然环境。马港村的东山屋场,依据当地的地域特色文化东山八景作为文化内涵,按照“村庄规划、设计标准、统一风格”的标准,走“原生态”的发展路线,真正做到了将本地资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改善民生有动力,助力扶贫有合力。民生需求一直都是政府工作的指南针。聚集多方扶贫力量,将扶贫产业项目与保障民生工程合二为一,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例如沉锣湾的“三合一”文化广场,真正做到了让村民娱乐有场地,晒谷有去处,健身有平台。同时鼓励“能干事,会干事,想干事”的贫困户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既解决了自身务工难题,还提升了其务工积极性,形成了“美丽乡村农民建,乡村美丽惠农民”的良好格局。

  二、路口镇的发展措施

  ——规划引领,擘画乡村蓝图。规划是乡村建设的基础,蓝图在手,建设才能有章可循。下一步的建设中,我镇将保留农村元素、乡村特色,突出农民群众需求和农村居住功能,按照“因地制宜、因势而导、因村而异”的原则,分村分片区规划、科学使用土地,逐步推进乡村建设全面发展,着实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在积累“村级家底”的同时布好新格局,迈出新步子。

  ——整合资金,合理利用资源。路口镇作为一个山区大镇,大部分村级阵地都在山区,基础差、底子薄。并且我镇在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还比较大。下一步我镇将迅速与各职能部门对接,把可行项目统筹规划起来,积极向上争取各项发展资金,力争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整合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厕所革命”建设、村庄治理等项目,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有效提高资金使用率,构建环境优美、和谐文明的新农村、新路口。

  ——敢于创新,推进整村建设。地处山区包围的天然劣势,造成了我镇与外界信息不对称、交通成本高等困境。此次外出考察学习的先进经验,启发我镇应当大力推进村级阵地建设,引进一批有实力、有技术、有创造力的企业和个人,为我镇发展注入活力,带来新机遇。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深挖山林效益,为村民创收增收;同时在村级建设上,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为村级的绿化亮化做好前期铺垫,这样才能将钱用到实处,打造更好的新农村,为打造美丽大路口而奋斗。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坚持生态立镇 促进三产融合
下一篇: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打造红色旅游强镇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