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党校课题组
核心提要:作为一种活态文物,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咸宁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幕阜山北麓之间的一片广袤丘陵地带,特殊的地质构造,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批形态各异、特色鲜明、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
一、我市国家级传统村落概况
自2012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以来,我市境内共有11处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分别是:
2012年,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
2014年,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咸安区马桥镇垅口村垅口冯、桂花镇刘家桥村,崇阳县白霓镇回头岭村,通山县闯王镇宝石村、九宫山风景区中港村、大畈镇西泉村、大路乡吴田村畈上王;
2016年,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通城县塘湖镇大埚村、大坪乡内冲瑶族村,通山县闯王镇高湖村朱家湾。
这11处传统村落是我市传统村落的代表,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咸宁的历史记忆,反映着咸宁的文明进步。
二、保护与开发现状
按照有关规定,凡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即可获得中央财政300万的资金支持。目前,除了通城县大埚村、通山县高湖村朱家湾拟列入2018年中央财政支持外,其它9处村落中央财政资金都已到位。但因各地领导重视、经济条件、列入名录时间等各异,这11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状况亦有较大不同。
其中,赤壁市羊楼洞村因地方经济较好、列入名录时间较早,加之早在2010年7月就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故较早便开始了村落保护工作,目前已完成了两期传统古村落文物保护工程,修复29栋古民居,累计完成投资360余万元,第三期工程也已启动。
咸安区刘家桥村早在十多年前即由当地政府投资,启动了保护与开发工作,通山县中港村、西泉村因地处国家地质公园及重要景区九宫山、隐水洞,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知名度,故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开展得较好。
通山县吴田村畈上王因早在2013年即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得政策及资金支持较多,故村落保护工作亦接近完工。但由于诸多原因,旅游开发尚未启动。
而其它传统村落,咸安区垅口村垅口冯、崇阳县回头岭村、通山县宝石村、通城县内冲瑶族村等,由于所争取资金有限,基本处于维修现有古建阶段。
三、问题和不足
(一)存在错误认识。许多领导、村民对传统村落遗产的稀缺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申报、轻保护”、“重旅游、轻文化保护”等问题,将旅游当做唯一的脱贫与致富之路,对于传统村落蕴含的丰富历史、科学、社会、艺术等价值知之甚少。
(二)资金不足。尽管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子可获得300万元的补贴,但对于传统村落保护,这笔钱仍是杯水车薪。乡土建筑数量多、规模大,维修费用高、资金匮乏,除了羊楼洞、畈上王,基本都存在资金短缺问题。
(三)专业人员缺乏。负责决策、规划遗产保护与开发的人,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知识匮乏。长期以来,由于乡土建筑市场的“萎缩”,建造、修缮乡土建筑的民间工匠早己纷纷改行,熟知乡土建筑的形制样式和特色工艺的工匠已经后继无人。
(四)老龄化和空心化问题严重。大多古建筑处于“老龄化、空巢化”的“自然性颓废”状态。传统村落大多年代久远,散落在相对偏僻、贫困落后的地区,破败严重,大多数传统村落仍“散落乡间无人识、无钱修”,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得不到有效保护。
(五)自建性破坏。存在随意拆旧建新导致传统村落“自建性破坏”现象。村民为改善居住条件,不断以新代旧、以洋代土、以今代古,拆建改造了大量百年老宅。
(六)保护性破坏。由于缺乏文物保护方面知识,一些村落面临“建设性、开发性、旅游性”破坏的危险,甚至造假,导致传统村落失去历史信息记忆,成为一个“文化空壳”。
(七)乡土建筑产权分散不清。由于传统村落乡土建筑经过数代传承,有的产权不清,有的产权分散,有些建筑早已人去楼空,处于“空壳化”,有的房主不愿维修,任其日益破败毁灭。这些问题都给保护利用带来较大困难。
(八)忽视无形文化。重视有形的建筑保护,忽略原住民创造的无形文化,包括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精神信仰、道德观念等。
四、建议和展望
(一)提高认识,增强保护意识。要提高领导干部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认识,增强保护意识,避免因认识错误而导致的保护性破坏;要保持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要“修旧如旧”,切忌“求新求洋”,杜绝“花架子”建设。
要加强领导干部宣教,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应设置“文化遗产保护专题课”,以增强各级官员的文保意识和文化自觉。
广大农民是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力量,要通过上门服务、媒体报道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群众认识到保护传统村落的意义以及与其切身利益的关系,引导和鼓励全体村民参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
(二)因地制宜,防止千篇一律。古建筑保护的最好方式,就是使用它。我市11处国家级传统村落自然形态和人文景观各异,应根据其实际情况确定其使用方式。
吴田村畈上王,根据王明璠府第规制较大、保护较好且居民已全体顺利迁出的实际,可以将其作为咸宁乃至全国古民居博物馆的形式加以利用。
回头岭村王世杰故居,可以利用王世杰是近代历史文化名人的优势,将其建为王世杰展览馆。
羊楼洞可以利用其资金充裕、地处万里茶道源头的优势,按世界遗产的要求,以茶道古镇为未来目标定位。
其它9处村落,可以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旅游和服务业,但不能建新弃旧。要改善老屋居住环境,让村民留下来、生活好、住得舒适。传统村落都应具备功能完善的供水、道路、垃圾和污水处理,要实现生活的便捷化,要精心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实现传统民居高水平的保护和利用。
(三)创新村落保护新机制。为了提供更好的人才、资金支持,可以探索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保护由县(市、区)负责改由市里统筹负责的方式。
由政府牵头,理顺关系,通过土地、房屋产权的置换或租赁等方式,鼓励、吸纳多种资本参与传统村落乡土建筑的保护与开发。
将乡土建筑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由农户出让经营权,或由村集体以屋基置换建新居的形式,获取乡土建筑的产权,再由集体出让经营权,由企业或个人来经营管理,以加快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鼓励扶助村民依靠自身力量“自保”,在文物部门指导下负责乡土建筑的维修、管理和使用,政府给予适当补助维修经费。
(四)重视无形文化遗产。对于传统村落保护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一个景点,不是一堆物质遗产,而是精神的家园,要重视乡村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
乡村无形文化遗产,也叫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村史族谱、家风家训、历史传说、民风民俗、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曲杂技和各种传统技艺等。要重视乡贤、老艺人,要厘清附着于古建筑之上的无形文化,用文字、图片、影像等高科技手段进行转换、展示。就我市11处传统村落而言,要加大崇阳提琴戏、小麻花制作技艺、白霓豆腐作坊,通山木雕、山歌、山鼓、隐水洞传说、大畈麻饼制作技艺,咸安栽田鼓,通城拍打舞、瑶文化传说等的搜集整理。
要挖掘社会、情感价值,延续和拓展使用功能。挖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开展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挖掘经济价值,发展传统特色产业和旅游。
(五)开拓思路走出去。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不能仅限于几幢房子,不能搞闭门造车、孤军作战。要开拓思路,放宽视野,勇于走出去,互相学,向外学。
在每年重要节点时(如春节、世界遗产日等),可以在羊楼洞、王明璠府第现场开展全市性纪念活动,扩大这些传统村落的影响,增强人们对传统村落保护的认识。
要走联合之路。通山县传统村落较多,可以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点,将其它传统村落连成线、组成面,打造古村落品牌。羊楼洞可以与万里茶道沿线节点城市,尤其是三大源头之间联合,搞共同开发。王世杰故居可以与武汉大学、崇阳雪艇图书馆之间开展合作,共同推介,共同宣传。
(课题组组长:胡武生 课题组成员:喻 敏 臧鹤松 魏一峰)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继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下一篇:
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