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嘉鱼、崇阳、通山等地纷纷开展电视问政活动,相关单位负责人直面观众,接受老百姓的问政和测评。笔者注意到,人们对这种问政形式普遍叫好的同时,也有一些人认为电视问政有作秀之嫌。
人民日报曾在《“秀”应成为官员必修课》一文中写道,“秀”是中性的。“秀”是介绍决策、亮明态度、表达情感的方式,“秀”得好,有利于改善和促进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消除隔阂。诚然,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电视问政是不是“秀”,而在于其因何而“秀”、“秀”给谁看以及究竟“秀”出什么。
作为一种新的问政形式,我市电视问政主要针对干部作风、执法方式、服务态度、管理水平等诸多突出问题而举办,初衷不可谓不好。更重要的是,电视问政对解决实际问题很有作用。例如嘉鱼首场电视问政中,群众反映“都来捞”餐馆存在乱排污问题,该县环保局第二天就予以整治,并对城区其他地段的类似情况进行检查整改。毫无疑问,电视问政倒逼职能部门必须实打实地拿出成果,是人们喜闻乐见的。
总之,开展电视问政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一方面期待这种问政形式不只是昙花一现,而是成为一种常态;另一方面,期待各级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通过更多途径接地气,倾听基层声音与诉求,全方位解民忧纾民困。
(徐珍)(作者系湖北科技学院教师)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规矩写进心里 守纪落在行动
下一篇:
践行“六民要旨”推进反腐倡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