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各级干部下基层拜人民为师,汲取群众的智慧,不仅是做好工作的需要,更是培养党员干部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党中央作出务实为民、清廉为政系列决定后,从中央到地方一批批干部纷纷下基层、走农家、入企业、进工地,体现了脚踏实地、务真求实的作风。各级干部如何做下基层工作?笔者认为,干部下基层不但人要下,“心”更要下,做到真诚用“三心”,真正下基层。
一是要带着真诚的心下基层。干部下基层看起来很容易,真正做好却很难。对过去的那种大张旗鼓搞层层陪同,前呼后拥的下基层,虽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走形式,但总是让老百心里感觉到不是滋味,弄不清上面的干部下基层到底是来观察还是上门走访请教,到底有多少诚意也值得打问号。笔者认为,如干部直接进村入户搞调研,自带铺盖宿农家,不做表面文章,讲求实际效果,展现向人民群众拜师学艺的姿态,百姓定会为之鼓掌。
二是要带着谦卑的心下基层。如干部是真心实意下基层,那就要谦以待人,自觉从“被人高看一眼”转变为“高看群众一眼”,干部下基层时尊重群众、理解群众、融入群众、群众就会以淳朴、善良的无心待你如上宾,如你趾高气扬、群众就对你嗤之以鼻,你抱以谦卑之心,群众就会与你吐露心声、诉说疾苦,把你当成好朋友,好兄弟。
三是要带着宽广的心下基层。基层的世界无比精彩,既有令人鼓舞的改革发展新成果,又有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干部下基层就是要掌握未经“装裱”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寻找工作中的不足。干部在下基层中,可能听到的是怨言,收集到的是意见,困难和要求,但这些忠言逆耳是群众对下到基层的干部的信任,也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诲,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应以开阔的心胸、容人的雅量、闻过则善的态度,欣然喝下这味苦良药。如果干部下基层只找成绩不找问题,听得表扬听不得批评,下基层就会沦为“叶公好龙”的笑柄,要坚决防止。
基层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基层是一所永远上不完的学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各级干部下基层拜人民为师,汲取群众的智慧,不仅是做好工作的需要,更是培养党员干部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王能朗 夏敦黑) (作者地址:通山县委组织部)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转变作风要坚持两手硬
下一篇:
夯实基础苦练“娃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