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熊大平
|
在咸宁青林学校校园的晨光与暮色之间,总有一个身影步履匆匆却目光温柔。她是707班的“大家长”陈燕老师,她用满腔热忱编织着班级的成长故事。
■耐心倾听,让生命向上生长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星星。”陈燕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贴满便利贴的“成长手账”。里面记着小昱不能喝奶茶,记着小黄总在数学课发呆,更记着每个孩子的惊喜表现——当内向的小星第一次在语文课上举手,好动的小远主动为班级整理书柜……琐碎而温暖人心。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陈燕老师深谙此道。她总说:“教育者的眼睛要像显微镜,看见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也要像望远镜,看见他们未来的无限可能。”班上有个总考倒数的孩子,却画得一手好画。她把孩子的手抄报贴在教室公告栏,还在旁边写:“这是我们班最优秀的作品”。后来,那个曾经敏感自卑的孩子,竟主动找到她为班级的布置提出各种新颖有创意的建议。
在她眼里,教育不是挑选花朵,而是学会欣赏每一片叶子的脉络,等待属于他们的花期。
■平等尊重,让学生懂得担当
“老师,我们这周的户外夕会想策划一个撕名牌的活动!”当几个孩子怯生生提出想法时,陈燕没有直接接过决策权,而是笑着说:“你们觉得该怎么开始呢?”在她的鼓励下,孩子们自己设计游戏规则,自己制作姓名贴,甚至拉来科任老师当裁判。
那场充满欢笑的活动上,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几个策划者更是积极主动,将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陈燕也更加坚信给孩子们充分的信任,才会实现真正的成长。在班级管理中,陈燕注重角色担当,从“班级小管家”轮周值日到“我的地盘我做主”卫生包干区;从自主设计班徽、班级公约到策划运动会入场式、课桌舞表演,孩子们在摸爬滚打中学会了合作与责任。
如今走进707班,总能看见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班级事务。阳光透过窗户,映着他们认真的脸庞——这是属于他们的“小天地”。
■以心交心,让沟通温暖持久
“陈老师,孩子最近回家情绪不大好……”深夜十点,手机屏幕亮起家长的消息。陈燕放下手中的教案,拨通了电话。这样的沟通,对她来说已是常态。她习惯用“朋友式”的交流打开家长的心扉:分享孩子在学校的小进步,倾听家长的焦虑与困惑。久而久之,交了很多家长朋友。
一次家长会,她没有摆成绩排名,取而代之的是每个孩子给家长写的信。当家长们读着“妈妈,谢谢你每天早起做的早餐。”“爸爸,下次能陪我看场球赛吗?”许多家长红了眼眶。在陈燕看来,家校共育不是简单的“报喜报忧”,而是成为家长的“教育合伙人”——一起蹲下来,看看孩子眼中的世界。
有往届学生毕业时曾说:“您总说自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其实您更像阳光,让我们每个日子都闪闪发亮。”的确,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用日复一日的琐碎与温暖,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教育的真谛。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熊琴:五字箴言书写教育情怀
下一篇:
用热爱书写教育答卷 ——记通山县通羊四小教师梅玉萍
创新社会中的全能型人才讲述人:汪永富(市教科院院长)在鄂南高中从事教学、行政工作21年后, 2016年,我调到市教科院工作。...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宋文虎特约记者孔帆升海南咸宁商会会长孔祥富,是通山县慈口乡下泉村岩山庄人,他在外致富后不忘乡邻,相...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子川通讯员李婷婷3月10日,咸安区温泉办事处金叶社区联合市启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30余名家长和孩子...
领队周舟拿起话筒给孩子们“开讲了”,她要求孩子们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并鼓励孩子们完成今天的书画学习任务和手工任务,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