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记者 陈希子 通讯员 朱鹏飞
| ||
| ||
|
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英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宝贵精神财富。84年前,何功伟烈士英勇就义。84年后,我们透过历史的文字,一起致敬这位革命先烈,学习他用生命追求真理、践行革命信仰的执着精神。
投身革命赤诚报国
何功伟,又名何彬、何明理。1915年11月21日出生于湖北咸宁柏墩乡中田畈村。
1927年8月,11岁的何功伟随父亲在武昌阅马场湖北省立第四小学读书。1930年夏,小学毕业的何功伟考入武昌湖北省立第二中学。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国爱国学生涌入南京,要求国民政府对日宣战。何功伟和武汉爱国学生一起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上街募捐,支援东北军队的抗日行动。
1933年7月,何功伟初中毕业,参加全省会考,名列第一,考入湖北省立武昌高级中学(简称省高)。在高中学习阶段,何功伟结识了邹韬奋主办的生活书店武汉分店门市部经理顾一凡。
在顾一凡的指导下,何功伟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及艾思奇的《大众哲学》、钱亦石的《中国怎样降到半殖民地》等进步书籍,参加了生活书店组织的读书会,结交了一批爱国的青年朋友。这时,他在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逐步树立了革命的人生观,反对剥削制度和社会的不平等。在抗日救国的浪潮中,他一步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民党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顶峰。由于特委交通员向仲亚叛变,特委秘书郑新民被捕,他又叛变供出了特委组织的情况,何功伟于1月20日不幸被捕。
11月17日,还差4天才满26岁的何功伟含笑告别战友,高唱国际歌,昂首挺胸地走到刑场。一路上敌人哀叫着说:“只要你回个头,就不杀你了!”可何功伟宁死不屈,硬不回头。到了刑场,敌人叫他跪下,何功伟愤怒地吼道:“共产党人,没有下跪的!”罪恶的枪声响了,何功伟壮烈地倒在血泊中。与他同时牺牲的,还有鄂西特委妇女部长刘惠馨。
致敬英烈砥砺前行
牺牲两个月后,何功伟新婚仅一年的妻子许云,辗转收到他从敌人监狱里发出的第三封诀别信。
云妹:
在临刑前不能最后的和你见一面,不能吻一吻我们的小宝宝了!我一定坚守阶级立场,保持无产阶级的清白,忠实于党。告诉我们所有的朋友们,加倍地努力吧!把革命红旗举得更高。好好地教养我们的后代,继续完成我们未完的事业!
短短百余字,字字千钧,突显了一个普通人难以割舍的亲情和爱情,更彰显了一个共产党人在大是大非中该如何抉择的坚定回答。
在董必武的提议下,红岩村召开了一次党员干部大会。会上,董必武和周恩来宣读了何功伟的两封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位英勇烈士的深深敬意。
噩耗也传到了重庆,周恩来在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的一次会议上宣读了何功伟的遗书和遗诗,并于1942年4月18日向中央书记处作了汇报。6月7日,延安各界在八路军大礼堂举行了何功伟、刘惠馨两位同志的追悼会,《解放日报》专门发表了《悼殉难者》的社论。中共中央青委的挽联写道:“为努力解放事业而遭杀害乃整个民族创痛;坚持革命立场至于殉节是全体青年的楷模。”
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恩施烈士陵园,何功伟烈士的雕像静静伫立。如今,恩施市方家坝村已更名为何功伟村,村里小学也改名何功伟小学。
“我想告诉爷爷,您的后人都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新中国如今已是一片欣欣向荣,您放心吧!”前来祭拜时,何功伟的孙女何林霞说。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写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无疑,何功伟就是这样的人。何功伟英勇就义了,但他永远活在国人的心中。
艺术经典传承精神
“生命的尽头绝不是终点,那里有刺破黑夜迎接曙光的赞歌!”此前,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北广播电视台、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咸宁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三集广播连续剧《生之歌》在学习强国湖北平台上线播出。随后,这一广播连续剧《生之歌》在全国各地以不同的形式,开始播放和宣传。
《生之歌》的创作题材正来自于何功伟的革命事迹。1941年,时任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被捕入狱。面对敌人一次次严刑拷打、一次次劝降利诱,他毫不畏惧、不为所动,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年仅26岁。
“向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他是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收听完《生之歌》后,市史志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刘翔感触很深。他说,广播剧找了一个新的角度写何功伟烈士。将他的革命故事浓缩在监狱的场景中,很具有艺术感染力。
《生之歌》于2023年3月启动创作工作,由总导演权胜、编剧易星、导演梁延、顾问蔡骏等业内专家共同创作完成,由赵成晨、惠龙、饶敏莉、宣晓鸣、陈光等配音“大咖”倾情演播。历时一年精心打磨,终于与听众见面。
“看到那些歌词的时候,我们能感觉得到有火苗从心底升腾。”权胜介绍,主创团队寻找到曲谱,他和作曲家一起进行了二次创作,把这些歌曲串联进了剧情里,以何功伟的独唱、党员狱友的合唱、学生的轮唱、全体的齐唱、孩子的领唱等形式呈现。作为一部声音剧,发挥听觉的冲击力,更好地呈现革命气节的力量。
三集广播连续剧《生之歌》在学习强国湖北平台上线播出后,也先后以音频、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登陆我市各大媒体。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及全市中小学将把广播连续剧《生之歌》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融入学校思政课教学工作,提高铸魂育人实效,采取举办主题音乐党课、校园分享会、主题报告会、主题班会、“沉浸式”角色扮演、配音秀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我市本地革命先烈事迹,深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同时,还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民阅读、剧本围读,制作限量版定制《生之歌》藏书票等活动。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重温历史记忆 延续先辈精神
下一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张自忠:尽忠报国 浩气长存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亚平通讯员吴剑章咏开栏语:咸宁是一块红色土地,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无数革命先烈曾在...
“儿献身真理,早具决心,苟义之所在,纵刀锯斧钺加诸颈项,父母兄弟环泣于身前,此心亦万不可动,此志亦万不可移。1938年,...
”此次活动由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主办,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咸宁广播电视台承办,咸宁市图书馆协办。
当时钱远铎、毛梦觉和新华艺专同学组织的读书会成员,受了北平一些大学生组织的西山集体旅行团开展抗日宣传工作的启迪,一起...
“胜利之路,纵极曲折,但终必导入新民主主义新中国之乐园,此则为儿所深信不疑者也……”4月29日上午,温泉中学阅读节之红色...
”来自咸宁高中的历史老师戚春上台客串表演了何功伟的父亲,走下舞台,他激动的心绪久久难平:“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
”队员们高兴地庆祝这一仗在鄂南打响了抗日游击战争第一枪。
咸宁网讯记者朱亚平、陈希子、通讯员边策报道:9日,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北广播电视台、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
据了解,春节前夕,纪录片《绝笔》摄制组先后赴咸安区桂花镇何功伟故居、咸宁市图书馆、咸宁市档案馆等地取景,系统拍摄烈士...
同时,还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民阅读、剧本围读,制作限量版定制《生之歌》藏书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