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1专题 >> 咸宁市第四次党代会专题 >> 五年成就 >> 正文

从“泉池”到“泉都”——温泉城市之转变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1-12-15 09:12:00

  充满异域风情的碧桂园,三年前还是荒坡野岭,现在是五星级豪华酒店和别墅群;

  优雅别致的三江森林温泉,三年前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池塘,现在是四星级旅游宾馆景区;

  时尚浪漫的温泉谷,过去是破败的厂区和垃圾厂,现在是人见人爱的花园式景区和洗浴池群。

  三届节会,带给咸宁的太多太多……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关乎人的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的居业环境建设,必须放在优先突出的位置。为了使咸宁以最好的城市形象在国际盛会上亮相,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把困难当挑战,变压力为动力,化腐朽为神奇。让咸宁城市演绎了从“灰姑娘”到“白天鹅”的传奇。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为在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强化规划先行意识,早在三年前,市委书记黄楚平亲率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清华大学规划培训班。策划了工业新城、旅游新城、职教新城、咸安新城、梓山湖生态科技新城、金桂湖低碳示范区和向阳湖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五城二区”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以规划为指引,以生态山水园林城市特色为定位,以实干苦干为推理,咸宁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市区变大了。中心城市实现“西控东拓、南接北进”战略推进,由“临山簇林时代”迈向“拥湖面江时代”。城市空间全面拓展,框架进一步拉大,中心城区规划面积67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10平方公里。背街小巷得以全面改造升级。同时,新建、改建的咸宁大道、长安大道、淦河大道、银泉大道、金桂大道、旗鼓大道、桂乡大道等18条城市特色绿化网路体系,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吸纳力和承载力。

  街道变净了。市区13条主干道沿街建筑立面、20条小街小巷粉饰一新,203家单位全面亮化,一条条宽阔整洁的大道、道路两侧,高高耸立的路灯整齐划一,绿化隔离带花草丛生,各色建筑鳞次栉比。

  城区变美了。市委、市政府投资数十亿元,对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影响市民生活起居的中心城区“一山一河”等改造升级。突出“宜居、宜业、宜游”,用最好的空间、最好的环境、最好的用地规划打造公共设施和公共环境。先后建成了市人民公园,月亮湾公园,潜山公园一期、二期、香吾山公园、泉都公园、十六潭公园、桂花公园等一批绿化工程,建成了淦河上游游憩带、湿地公园,游客和市民可以更惬意地走在咸宁街头,享受城市公园的乐趣。

  夜景变靓了。城市主要干道临街建筑、标志性建筑、城市进出口、道路节点、桥梁、景点等全部亮化。夜幕降临,路灯和霓虹灯流光溢彩,与穿梭往来的车灯一起构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大都市的味道越来越浓。

  城市更绿了。从今年开始,我市把三月定为“春季植树月”。通过植树月活动,大量引绿进城。据统计,我市栽植了近万棵桂花、三角枫、枫香等乡土特色大树,并配植红枫等彩叶树种,在城市重要节点,小公园、道路旁栽植了重阳木、朴树、枫香等乡土特色大树,营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供水、管道燃气等一批公用生活设施相继建成,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保建筑产品加工等一批节能减排项目投产,博物馆、图书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宫、传媒大厦等标志性文化设施也将建成,咸宁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生活更加便利。

  创园办节,短短四年,咸宁相继荣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称号。成为与苏州、丽江等并行的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之一。今年10月,又通过国家级园林城市专家组实地考察评审,被专家组称赞“为全国创园作出了示范。”

  “不慕天池鸟,甘做温泉人。”这是无数新老温泉人的由衷感叹。 (文:刘文景  朱哲  图:大乐)

  

编辑:lijie

上一篇: 咸宁市政法工作五年回眸
下一篇: 从“待嫁”到“争妍”——温泉旅游之蝶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