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三十,回到了我生命中的村庄。除夕的村庄,散淡,宁静,安逸,各人在忙各人的事,路上偶有一些往家里赶的人,也有一些依然忙于田间地头农事的人。
放下行李,我移步走向户外田畴。踩在柔软的田埂上,视野之内,是参差错落的房屋,是冬阳包裹的山色,是草黄叶枯的场景。那熟悉的土地,那熟悉的泥土气息永远是生动的、亲切的。枯黄处,也有一些细小的野花开了出来,星星点点,那么小那么小,却小得可爱,让这座村庄开始一点一滴地散发出春天的意味来。
我的记忆中,村前的小河不曾干枯过,但眼下,河水清浅细微,稍站开点,视线里就只有那么细小的一脉了,教人怎么想,也想不起它当初的模样。时光这东西,真的很奇特,它总在悄悄地改变着一切,也总会让人毫无缘由地生出“回不去了”的喟叹。
村口那方池塘还在,只是它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变小了、变逼仄了,变得好像伸开一个巴掌就可以完全覆盖住一样。村落呢,扩大了,房屋增多了,可住在这儿的人却明显减少了。如果不是除夕,落在平时,村庄不过是一个庞大的躯壳,就算有鸡犬之声相闻,就算有炊烟袅袅飘过,扎堆的热闹却是很难一见的。
在田间啃着枯草的,竟然是马而不是牛,这让我感到奇怪。一问,才知道现在春耕秋收,用的都是机械化设备,牛就这么一下子退出了历史舞台。马呢,有脚力,站得牢,驮得稳,翻山越岭方便,也走得快,是山里砍伐树木时极佳的运输工具。所以,有些农户改养牛为养马了。
村后,一些闲置的房屋,有些已是破败不堪,村东头的老树依然兀立,树叶凋落怠尽。这是冬日的晌午,阳光是温暖的,它从树梢披落下来,海藻般模糊了我落在地上的视线,让我感觉到了一种诗意的存在。就算村庄正在凋零,这份诗意却是真实的,永远的。想到一首诗《回到熟悉的村庄》:回到熟悉的老村庄,村头的老槐树守着石碾,灰瓦房和青石台阶还在,南墙根晒太阳的老头,走了几个,又新添了几个;鸡被拦在篱笆院内,时不时侧头听一下外面的动静,池塘里面,薄薄的冰用最公道的方式,将一碗水端平……是啊,青瓦石墙,芭蕉桑叶,轱辘而动的石碾,倏然就成了梦中旧事。
也许,原本熟悉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变得清冷,变得陌生,但再怎么陌生,再怎么清冷,它依旧是你的村庄,依旧是你牵肠挂肚的地方,依旧是你目光放不下的走向,依旧是你心中解不开的一个情结。
除夕,回到一座村庄,揣着一颗抱朴守拙之心,我在这座村庄里且行且走,拾拣记忆,直到黄昏日落,视线模糊。有人说,人生,是一种替换,一种轮回。我想,村庄何尝不是如此?
除夕,是一年的终点站;村庄呢,是人生的一个驿站,回到这里的人,又得从这里出发。走得再远,走得再久,村庄,会影子一样投射在远去的人的心里。
每一个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村庄,那是亲情相依的去处,是心灵皈依的所在。属于我的村庄呢,在白羊山脚下,在红石河边,在一个叫路口桥边白羊程家的地方。(程应峰(温泉))
编辑:Administrator
咸宁网讯记者杜培清、通讯员张丹报道:近日,省总工会湖北职工讲堂在咸宁市图书馆举行。任蒙在当天的《散文的难度与时代的高度...
咸宁网讯通讯员周益民、周航报道:近日,由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我市作家李专散文创作研讨会在武汉成功举办。来自湖北...
乡友用微信给我发来一座青山、一泓清流、一叶扁舟的几张彩色老照片,我一眼就认出那是故乡的渡口!他卖了个关子,想邀我回去...
推开窗子,迎来一树明艳。细长的树枝,擎着紫红的花束,在无边的绿意中,恰似南国少女,含情脉脉地频频点头。 这就是紫...
曾经的往事,经历的种种,就如年代感极强的彩片、灰片、黑白片甚至间歇的断片,没有秩序、没有主次,总是在不经意间冒出,在...
今年酷暑时期,我搬到老家——离通山县城十多里远的大畈镇下杨村,住了近一个月。 老家的生活,未如城里丰富多彩,但亦非...
仲夏季节,我应咸宁朋友的邀请,再一次在淦河流域采风,近距离感受了淦河之大美。 我们一行数人,从淦河源头开始,一路...
离开学校已经多年,每天敲打着键盘,埋头于十个阿拉伯数字的无限种排列组合,时光在指尖悄然流逝;工作就是重复做着借:**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