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由来
按中国传统历法,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个部分,八月属仲秋,而八月十五日,又是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节。
据史料记载:早在西汉时期,中秋节就具雏形,到了唐代初年,中秋节定位固定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出现登台祭月,饮酒对月活动。北宋时京都东京 (今河南开封),每逢中秋之夜,人们有争上高楼登台祭月、拜月、赏月的习俗。明清时期蒲圻(今赤壁)也有中秋赏月的习俗。
中秋祭月与赏月
中秋节源于祭月,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月,秋天拜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记载。这种在中秋祭月的风俗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后来逐渐影响到民间。并由严肃的祭月,慢慢演变成为民间祭月活动。
民间赏月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颇为盛行。这在许多诗人的咏月句子中可窥见一斑。唐代诗人李朴在咏月诗中写道:“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
除了文人借月咏怀之外,此一节日却是宋代世俗欢愉的节日。人们彻夜欢娱,通宵达旦。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 《东京梦华录》载: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楼、狮子山下筑朝月楼,供人赏月。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如秦淮河的玩月楼,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每到中秋,士子聚集桥头,笙歌弹唱,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后人有诗云:“风流南曲已烟消,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明月相对教吹箫。 ”
到了清代,中秋赏月在全国各地兴起。蒲圻地处三国故地,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中秋习俗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明末清初,每到农历八月中秋之夜,月上中天,贵族之家登上高楼,先睹月色,把酒楼台,饮酒赏月。民间黎明百姓举家围坐大门前赏月。中秋之夜在城隍庙前搭台唱戏,演唱“嫦娥奔月”和“唐明皇游月宫”等戏曲。节日中的世俗情趣也愈益浓厚,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的主要形态。此夜,远方的游子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与家人团聚,也借此寄托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刘国荣
编辑:Administrator
嘉鱼陆口附近的界石山上有座庙,人称吴主庙。庙里供的虽是吴主孙权,它的来历却和陆逊很有关系。 当年陆逊才二十多岁...
咸宁温泉有座山,名曰潜山,说起这潜山,还有一段故事哩。 传说在宋朝时,温泉冯状元的小姐招亲,她绣了一面有九个人...
从通山县城到九宫山,中间有一座山岭,叫望闯岭。说起望闯岭还有一段故事哩。 传说闯王起事以后,就有一句民谣:“迎闯...
何婆桥为今通城县马港镇政府所在地。相传,此地有一员外,家资巨富,虽年逾花甲,但膝下无子,仅有一女儿,自然视若掌上明珠...
通城县石南镇排合村有个叫牌楼冲的屋场,说起来倒有一段传奇的来历哩。这牌楼冲有一姓吴名昌祚的人,此人善医术,乡里谁人染...
宝镜洞位于通城县黄龙山宝镜村,是黄龙山着名风景点。相传玉帝之女慕黄龙山道教七十二洞天之名来游,至宝镜洞时,坐下小憩。...
天岳关位于通城县黄龙山小坳要隘,南通湖南平江,北通湖北通城,为古鄂州最南端的边防要塞,亦为近代兵家重地。天岳关之名因...
通城县黄龙乡盘石村有个叫摸剑岭的地方,为县城去黄龙山的必经之地。相传吕洞宾上黄龙山访葛洪至此天黑,便蹲在一山岗石上出...
通城县药姑林场辖地有一个原名楠竹沟的地方。由于林深地险,当年被辟为红军医院。有医护人员10余人,长年伤病员70余人。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