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地方特色的采茶戏、民歌、民谚等一直被后人视为民间文艺瑰宝。其中之一的通山民间谚语,以其广泛的内容、精炼的语言,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通山不同时代的风土人情和山民的意识观念,读了它,如同闻到那山中的兰草花,沁人心脾、耐人回味。
通山民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自然谚语包括农、林、畜牧、天气、地理,卫生谚语等。农谚有“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清明下半种,谷雨插半秧”等;通山是山区,林业占重要地位,有关林业的谚语不少,如:“山是摇钱树,水是聚宝盆”、“一点星星火,能毁千亩林”、“一年烧山百年穷”等;有关畜牧业的谚语有“养猪养羊,有肉有粮”、“冬天不喂牛,春天急白头”等;通山的天气谚语往往带有“山”的特点,如“有雨山带帽,无雨云拦腰”、“云过通山,蓑衣不用担,云过崇阳,雨意茫茫”等;地理谚语也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如通山县内多山,故有“通山通山,通通是山”之说。通山境内丘陵起伏,交通不便,山民多将民房建在山垅或溪边,当地有“望山不走山,只在垅里钻”的谚语。
社会谚语内容也很丰富,可分为道德、哲学、生活谚语等几类。通山的道德谚语数量很多,是山民对后代进行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又是山里人待人接物处世准则。如:“人争一口气,树争一层皮”、“酒肉朋友易得,患难之交难逢”、“交义不交财,交财两不来”等;哲学谚语表现了山里人朴素的思想,如“‘理’字不重,万人难动”、“有理压得大山”、“老虎也有打盹时”、“打死会拳的,淹死会水的”等。
生活谚语广泛地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如“活人无志气,只比死人多口气”、“饿死不吃分家饭,冻死不穿嫁时衣”等。一些生活谚语与道德谚语常常密不可分,如:“抬头求人,不如埋头求土”,不仅道出了山里人重农勤耕的传统意识,而且把山民耿直自强的气魄抒发得淋漓尽致。
通山民间谚语来自民间,它的创作者是朴实的山里人,因此,大多开门见山,朴实无华。其乡土味浓,含意隽永,这种艺术风格是在当地独特的环境下,由民众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口语特征等多种要素所构成的山民审美意识的自我流露。随着时代发展,有些民谚已落后于现实,例如民间流传着的有关天命、迷信、重男轻女的谚语:“万般都是命,半点不由人”、“闺女是赔钱货,有她好过,没她也好过”等,无疑这是糟粕,应当摒弃。(袁望来)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王安石巧对联成双喜歌
下一篇:
乡礼(下)
嘉鱼陆口附近的界石山上有座庙,人称吴主庙。庙里供的虽是吴主孙权,它的来历却和陆逊很有关系。 当年陆逊才二十多岁...
咸宁温泉有座山,名曰潜山,说起这潜山,还有一段故事哩。 传说在宋朝时,温泉冯状元的小姐招亲,她绣了一面有九个人...
从通山县城到九宫山,中间有一座山岭,叫望闯岭。说起望闯岭还有一段故事哩。 传说闯王起事以后,就有一句民谣:“迎闯...
何婆桥为今通城县马港镇政府所在地。相传,此地有一员外,家资巨富,虽年逾花甲,但膝下无子,仅有一女儿,自然视若掌上明珠...
通城县石南镇排合村有个叫牌楼冲的屋场,说起来倒有一段传奇的来历哩。这牌楼冲有一姓吴名昌祚的人,此人善医术,乡里谁人染...
宝镜洞位于通城县黄龙山宝镜村,是黄龙山着名风景点。相传玉帝之女慕黄龙山道教七十二洞天之名来游,至宝镜洞时,坐下小憩。...
天岳关位于通城县黄龙山小坳要隘,南通湖南平江,北通湖北通城,为古鄂州最南端的边防要塞,亦为近代兵家重地。天岳关之名因...
通城县黄龙乡盘石村有个叫摸剑岭的地方,为县城去黄龙山的必经之地。相传吕洞宾上黄龙山访葛洪至此天黑,便蹲在一山岗石上出...
通城县药姑林场辖地有一个原名楠竹沟的地方。由于林深地险,当年被辟为红军医院。有医护人员10余人,长年伤病员70余人。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