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潘洞洞口古木参天 摄影/张坤峰
上潘洞洞口秀目远眺 摄影/阮琳
山花烂漫 摄影/张坤峰
老屋成了村里人农忙小住的地方。摄影/阮琳
下潘洞洞里乾坤。摄影/阮琳
在下潘村村口的山梁上向下望,山下平地处即是搬家新址。摄影/阮琳
1500多年前,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下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记》。陶翁仙逝后,什么地方才是真正的桃花源,历代人争论不休。当我们从通山县城驱车100余公里来到洪港镇留咀村,穿越上潘洞、下潘洞后,几位同行的人都觉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车行至山脚,往上已没有盘山公路。我们弃车步行,爬到一座海拔约400米的山脊上,往前一看,果然是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古木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就是自称桃源洞人的下潘洞村。
下潘洞村座南朝北,四面环山,东山似刀削斧劈一般平整,上面爬满青藤,宛如一扇玉屏。玉屏下有一天然石洞走廊,长约80米,高约30米。洞口百年古藤若腕口粗,古木参天,荫天蔽日,旁有一土地菩萨庙。洞内左下侧有一“V”字形溪流,流水潺潺,洁白如练。洞中沿右边石壁凿出一条宽约一米的道,上铺条石,行走方便。据村里人讲,下潘洞原来没有凿路,村里的人在洞口搭了几根圆木,入得洞里扶着峭壁走。洞内遍布青苔,行走艰难。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地政府派人来凿通并加宽栈道,以便下潘洞人进出。村人感恩于此,特地在洞口用水泥书写“党恩路”三字,下面落款“桃源洞人”。字迹虽不秀美,却也拙朴挚诚。入得洞中,洞厅敞亮,洞顶栖满褐色的蝙蝠,偶然惊飞,唧唧叫声让人惊悚。出下潘洞口,山下便是一马平川的留咀村。下潘洞上下贯通,是一个天然的风口,村民耕作归来,都喜欢坐在洞口歇一歇、玩一玩。 上潘洞则位于下潘洞村西山上。这个石洞有一个天窗,老远你就能从洞口看到从天窗射到洞内的光柱。上潘洞长约40米,高30米左右,内有观音庙,洞口出去可往沙店。
下潘洞村的村史与《桃花源记》出奇地相似。这个村子的村民都姓潘,听老人讲,下潘洞村最早是周姓家族在这里居住。约在200年前,潘家大公为避世乱,携一妻一妾逃到了这里,后来他的妻子为他生养了七个崽,现在下潘村的人都是他们的后代,至今已是第十一代。2007年,全省开展新农村建设,通山县作为全省唯一的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县和新农村建设试点县,动员下潘洞村人搬迁到山下交通便利的地方居住。目前,已经有十三四户人家响应号召搬迁到了山下,只有三四户难离故土的人家留在村里。搬迁户的旧房屋现在还在,每到农忙季节,他们都会像侯鸟一样飞回山里耕种,并在下潘洞村小住一段时间。
美丽的风景见过不少,我们却从来没有在下潘洞村这样的感觉。下潘洞静静地在那儿,若一脉清泉,恬静地流淌,把你浑浊的内心涤荡得纤尘不染,让你返朴归真。
(记者 杜培清 宋志强 通讯员 张坤峰)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人文咸安]屈原南放经咸宁
下一篇:
咸宁地名的由来
铁海坡是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汀泗桥战役的前沿阵地,它位于咸安区汀泗桥镇汀泗桥火车站北约500米的京广铁路西侧,与汀泗河对...
小时候,我老家通城县石南乡下的祖父家中,摆着一尊木雕的神像。我偶尔从祖父的口中得知,这尊神像叫伏波将军,后来我在某个...
“一脚踏三省”,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石牛寨镇积谷村、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黄龙山林场坪等分场、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白岭镇...
每个国人心里或许都有一处桃花源,在这里,渔樵耕读、且歌且吟,时光停滞千年。但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这只是终南山隐士的生...
因河命名的桥,在咸宁有几处,其一就是咸安区浮山办事处龙潭村因龙潭河命名的龙潭桥。 淦河、大桥河与沟崽口溪交汇后3千...
在嘉鱼县城西南高铁岭镇与官桥镇交界处有一座山,名叫大崖山。东峤有个山洞,或传为古人徙居之所,今衍为“仙人洞”。 明...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赣边区人民,在茶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实践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方言。它们记载着茶...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赣边区人民,在茶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实践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方言。它们记载着...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赣边区人民,在茶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实践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方言。它们记载着...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赣边区人民,在茶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实践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方言。它们记载着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