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班家长 卢嫦嫦
不知不觉,孩子步入实验小学寄宿部已快六年时间,已从一个哭闹的小家伙变成一个生活学习都能够独立的小少年,作为家长,内心感到非常的欣慰,同时对学校的教育老师的付出也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这里我着重的谈谈在家庭教育中对于和孩子的对话方式这一块的心得体会,希望和各位家长和老师一起探讨和相互学习。
做作业,对于孩子来说,不是一件非常乐意的事情,我们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当年的学生时代,应该都能够体会,从而理解孩子。“好了,吃完饭了,赶紧写作业去。”“好好写啊,不要东张西望的不用心。”“写不完今天别吃饭了,”听到这些话我们的孩子可能在威严的催促下,极不情愿的走向了书桌,在我们一声声:“快点写,怎么还没写完?”类似这样的催促中艰难痛苦的完成了作业。
孩子除了要面对作业本身这件费力费脑的事情之外,大脑同时还要接受来自于家长“命令”或“控制”这些糟糕的信息。大脑输出的信息其实是“拒绝”。所以,当我们家长对孩子说出这样的字眼时,孩子已经本能的开始“抵抗”,当一个人发自内心的抗拒一件事情,取得良好效果的可能性非常低。
假如我们能把一些习惯性的命令,如“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你应该做到怎么样,你应该考多少分”等等此类祈使句,改成疑问句“我们要不要做什么,你想做什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吧”这样的语句,把你尽量换成我们,这样孩子由被动接受改成主动思考和选择的同时,会感受到家长对完成作业这件事并不是置身事外单纯的发号施令,在这个时候,孩子才只有从心底认同了,就会主动积极的去完成作业了。
作为家长的我们应选择一个宽裕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沟通,制定一份学习计划,计划的每一部分都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切合孩子的实际能力,认真聆听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有好的想法和意见,适时的给予赞赏,孩子在努力完成计划的每一部分都给予适当的奖励,没有完成的部分让孩子给予相应的惩罚,只要坚持和孩子认真沟通,我相信孩子将反馈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在漫长而幸福的亲子教育的路上,我会和学校携手共进,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浅谈“苏轼高中篇目”教学策略
下一篇:
习惯,受益终生的财富
进入四月,距离中考的时间不足百日,近段时间市教育局对外发布了今年中考考试说明以及样卷,部分科目有所调整。记者采访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