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优秀教师”、咸安区“最美志愿者”杨光俊,在咸安区实验学校这片孕育希望的沃土上,他宛如一颗明亮的启明星照亮学生前行的漫漫征途。他在数学教学与班级管理的领域深耕多年,以深厚的教育智慧、炽热的育人初心,奏响“立德树人”的动人乐章。
一腔热忱,教书育人
杨光俊深知数学的严谨性,课堂上要求非常严格,解题步骤必须清晰规范,容不得半点马虎。学生们都记得他常说的那句话:“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逻辑要清晰,计算要准确。”
杨光俊特别擅长把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他总结的“三步拆解法”——先化简题意,再建立模型,最后验证答案,帮助很多学生找到了解题的门道。
为了让数学不那么枯燥,杨光俊想了很多办法。日常,他会带着学生去操场,实地测量旗杆的高度,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冬天,利用积雪讲解体积计算。他还爱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数学谜语和小故事,比如问学生“什么函数最爱美?”然后自己笑着揭晓答案:“二次函数,因为它对称。”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
杨光俊的办公室里总备着些糖果,用来奖励有进步的学生。看到有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情绪低落,他会耐心开导。记得有一次,学生小明(化名)考砸了,站在走廊上抹眼泪。杨光俊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温和地说:“别灰心,失败是成功的导数。没有今天的求导,哪来明天的极值点(最高点)呢?”这句充满数学智慧又温暖人心的话,让小明重新鼓起勇气,对学习不再有畏难情绪。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作为政教处主任和班主任,杨光俊深知,教育不仅是教书,更要育人。他始终把学生的成长放在心上,用真心去关爱和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
在咸宁市香城学校任教时,杨光俊发现班上一个叫小文(化名)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但家庭经济非常困难,面临辍学的风险。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仅自己掏钱给他买学习资料和生活必需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义务给他辅导比较弱的科目,还主动联系学校,为小文申请减免了部分费用。
更重要的是,杨光俊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帮他减轻心理压力。就这样坚持了三年,最终小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鄂南高中。
杨光俊的爱心和责任不仅体现在校园里。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累计献血量已达1200毫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爱心和奉献精神。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杨光俊白天忙着给学生们上网课,确保“停课不停学”;晚上和休息时间,他又主动报名,成为社区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在寒冷的冬夜里坚守,为社区居民服务,被咸安区新冠肺炎指挥部评为“最美志愿者”。
深耕不辍,成果丰硕
杨光俊常说:“要教好学生,自己就得不断学习、研究。”为此,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了大量教学论文和参与课题研究。早在2004年,杨光俊的论文《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几点思考》等就获得了市级奖项。
近些年,杨光俊的研究更加深入,成果也更丰硕:2019年,他参与的国家级课题子课题顺利结题;2023年,他撰写的论文被《中小学教育》杂志收录并获一等奖;今年6月,他主持的国家级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也成功结题。这些研究,都源于课堂,又服务于课堂,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教学质量。
2024年2月,杨光俊被聘为章福枝数学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他还经常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课,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经他指导的多名学生,在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取得了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杨光俊始终践行“甘为人梯”教育理念,珍视每个孩子的独特光芒,深刻诠释了教育真谛。未来,他将继续在教育的舞台上无私奉献,续写属于自己和学生们的荣耀篇章。
咸宁日报记者 陈希子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深耕三尺讲台——记赤壁五中教师徐辉
下一篇:
深耕教坛育桃李 ——记崇阳县第二小学教师李三名
在教育的田野上,每一位教师都是辛勤的耕耘者,而初中数学教师,则是那些手持智慧之锄,用心血浇灌学生数学思维之花的匠人。
记者黄柱在赤壁市第一初级中学的校园里,叶茂用28年如一日的坚守,照亮了学生们的求学之路,也在教育的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
他个人也先后获得“咸安区优秀教师、咸宁市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咸宁网讯记者焦姣、通讯员周豪报道:受疫情影响,本学期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尤其是毕业年级备考时间大为压缩,为提高毕业班...
她将三位学生接到自己家里居住两年,培养出全县高考文科第一名、第二名。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吴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邓青、李娟、吴科琼报道:近日,咸安区总工会与贺胜桥镇花坪村开展“工农手拉手,结对共建文明”活动,投...
“正月到现在,我们队员就没有休息过,这不,明天又是一家过新屋,邀请咱们去凑个热闹。”日前,咸安区程益桥村舞蹈队负...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余静报道:清明小长假将至,为改善占道经营回潮及乱搭乱放等现象,3月28日,贺胜桥镇提前部署、周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