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年来,我一直坚持干一行,爱一行……”18日,记者在咸安区向阳湖镇宝塔中学采访时,一位老师这样对记者说。
据了解,这位老师叫何雪山,今年45岁,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到该校任教。弹指间,已走过21个春秋。虽说平凡普通,但也有“点点星光”。
用行动影响学生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何雪山多年来,一直担任初三(1)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为了带好这个班,他处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为学生作好榜样。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把门和窗户打开,等待学生到来;放学时,又到教室检查一遍,最后一个离开。卫生大扫除,何雪山总是带头打扫,为学生做出表率,带领学生将教室和学校分配的清洁区打扫得干干净净。一次,周末下午上完课,学生放假回家。按常理,学生们应将教室、寝室和班里的清洁区打扫干净再回家。然而,部分学生由于回家心切,归心似箭。结果,有的学生收拾好东西准备离校。这时,何雪山没有批评责备学生们,而是主动拿起扫帚大干起来。看到何雪山在打扫卫生,学生们不由自主地放下行李,跟着何雪山打扫起来。一时间,学生们扫的扫,洒水的洒水,干得热火朝天。不一会,教室、寝室、班里清洁区处处呈现出“洁、净、美、靓”的新面貌。
用真心关爱学生
何雪山常说:“作为教师,就要真心真情地关心爱护学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5年9月开学之际,何雪山接任另外一个班班主任工作。这个班当时有学生76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情况各有不同:有的因父母离异,家庭条件差,但学习成绩较好,却读不起书,造成学生自卑、性格内向,有放弃读书念头;有的因父母外出打工,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受老人宠爱,骄生惯养、懒惰散漫、不爱读书。2007年,何雪山所带的初三(1)班,学生程茗(化名),成绩较好。父母离异后,父亲长年在外,不管家里,母亲改嫁,没有联系,她和弟弟与年已七旬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困难。已经懂事的程茗,放弃了读书,回家帮助爷爷奶奶种田,供弟弟上学。这时,何雪山得知后,立即带头和组织号召科任老师为程茗募捐上学生活费用,可程茗却婉言谢绝。为此,何雪山三次前往程茗家看望慰问,鼓励程茗做生活的强者。就这样,何雪山用爱心焐热了程茗,使她鼓起了勇气,树立了信心,重新回到学校,认真学习。中考时,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咸宁高中。
用信任培养学生
初三是学生走向成熟的起点阶段,学生对做人、做事,逐步有了自己的主见。所以,在教育管理上,何雪山充分放权,信任学生,着力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让学生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思想品质,放手让学生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寄寓教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启迪,受教育。2010年10日的一个周末,在何雪山引导下,学生们组织开展了主题为“相聚今宵,记忆童年”的活动,活动内容是大家自由发言,每人讲述一个儿时所遇到的小故事。要求:有教育启发意义。“八岁时,我用一根竹杠救起落水小伙伴……”活动一开始,学生陈明(化名)首先开头,讲起他儿时机智、沉着找来竹杠救起不幸落水的小伙伴故事。接着,学生张猛忆起小时遇见一名“强者”欺负“弱者”时,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不知不觉,学生们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从中受到启迪教育,进一步提升了自己。
由此,何雪山先后摘取上级授予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多顶闪闪发光的“桂冠”。他撰写的《让语文教学充满情感》等论文分别获得市级二、三等奖。在他指导下,学生朱艺的作文在中国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何老师长期扎根农村教育,无怨无悔,关心帮助学生,关爱学生成长,可谓:乡村讲台播洒爱!”采访结束时,校长李汉阳这样点赞。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苏红莲:把青春和真情献给农村教育
下一篇:
致乡村教师
易秋生,在咸安区教育界可是个响亮的名字。他今年51岁,咸宁高中高三B7、B9班地理老师。上世纪60年代中期出生于湖北省黄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