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风中抒情的小草,淳朴温和,根植于山野;像雨中绽放的莲花,靓丽清新,出污泥不染……11日,记者走进咸安区向阳湖镇铁铺小学时,一位女教师扑入视野。她虽然平凡,但令人感动;她虽然普通,但令人敬佩。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从走出校门就投身于农村教育,把青春和理想飘洒,把知识和希望播种。她,就是荣获“2017年度咸安区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的该校二(1)数学教师、班主任葛桂兰。
今年49岁的葛桂兰,上世纪60年代末出生于咸安区双溪桥镇李沛村。小学高级教师,1990年7 月从咸宁师范学校毕业后步入教苑,27年来,她的从教足迹不时闪烁出“点点星光”。
真心真情 关爱学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深处。”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脚步加快,导致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很多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隔代教育,缺少父爱、母爱,缺少家庭温暧,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内向,不爱与人交流,不爱学习,成绩差,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对此,葛桂兰心急如焚。于是,她积极与这些孩子谈心,开导他们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告诉他们,父母外出打工,也是为了他们能更好地读书,要他们放下包袱,专心学习。“我是一个留守儿童,缺点多、成绩差,可葛老师从来没有放弃我……”采访中,该校一名学生腼腆地说。这名学生叫彭锋(化名),父母都在深圳打工,他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是该校比较调皮的学生。平日,彭锋总是表现出亳不在乎样子,对老师同学不理不睬。可葛桂兰总是微笑着对待他,有意无意接近他,从他很多缺点中,找出一点点优点来表扬鼓励他、打动他,帮他树立学习信心,使他逐渐进步,成为班上优等生。“像这样在葛老师关心帮助下,后进变先进的学生还有很多……”该校一位老师说。
辛勤耕耘 成绩颇丰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兴趣。每次教学之前,葛桂兰都认真钻研教材,吃懂、吃透教材,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课堂上她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借鉴“他山之石”,进行学习、研修。2012年,在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中。她随学校几个老师一起到一所学校“取经”,学习观摩。听课时,她侧耳聆听,细心领会,有疑惑之处,主动向授课老师请教。“王老师,如何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葛桂兰谨慎地问。
“通过今天观摩听课,我感受很深,认识到课前师生交流感情,要做到心贴心;上课时,教师要有激情,时时能牵动学生的心……”回来后,葛桂兰还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2年,葛桂兰在全区社会实践活动征文比赛中获得“优秀辅导老师”荣誉称号;她撰写的《走近留级生,架起爱心桥》、《巧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论文分别荣获“区级一等奖”和“省级三等奖”;他带的班,期末统考成绩多次位居全镇第一。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有人说,敬业和奉献是一对孪生姐妹,奉献就是付出。葛桂兰对此深有同感。
毕业班工作是繁重而又紧张的,成绩好坏牵动着学校领导及每一位家长的心。为此,复习开始时,葛桂兰白天对学生进行测试、辅导,晚上回家“挑灯”批阅作业。可是,就在临近考试前一个月,她的腰椎突出症越发严重,医生建议至少休息半个月。可她想到还有一个月就考试了。为此,她没有休息,仍然坚持每天按时到校上课,讲课时实在坚持不住就坐下来讲,学生们看后感动不已,学习热情高涨。毕业考试取得了全镇第一名的好成绩。“葛老师带病坚持工作,精神可嘉,几十年如一日在农村教苑‘吐芬芳’”,该校校长彭秋生给出这样评价。(图/文 记者 葛建伟)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记咸安区向阳湖镇铁铺小学教师李小燕
下一篇:
余丹:万绿丛中一点红
易秋生,在咸安区教育界可是个响亮的名字。他今年51岁,咸宁高中高三B7、B9班地理老师。上世纪60年代中期出生于湖北省黄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