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6专题 >> 水务局专题 >> 护建动态 >> 正文

乡村甘泉润民心--咸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巡礼

来源: 时间:2016-04-05 16:54

  

  赤壁张家坝水厂全景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

  饮水工程共建共管

  农村饮水工程是农村地区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受地形、地貌、水源和人口居住分散等因素影响,具有点多面广、星罗棋布的分布特性,在其建设和管护过程中呈现出共建共管的特点,《湖北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对此有以下方面的规定:

  第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供水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供水的规划、建设、监督与管理,具体工作由其所属的农村供水用水管理机构承担。

  第二十九条 结算水表及结算水表至取水口的供水设施,由供水单位负责统一管理和维护。结算水表至用水龙头的供水设施,由用水户负责管理和维护。

  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村内农村供水设施的维护。

  水利部门、供水企业、镇村两级及受益农户都应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保障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农村饮水安全知识

  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获得经济上负担得起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足够饮用水。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评价分为“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等级,主要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等4项指标组成,其中任何一项达不到基本安全指标即为饮水不安全。

  一是水质:水质达标是指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基本卫生要求是:无致病微生物;不含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透明、无色;无异味和异臭等。

  二是水量:按照国家标准,我市农村饮水安全水量是指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少于40升。根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源条件和生活习惯,国家将全国分为5个类型区,我市属于第五区。虽然人均用水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加上地形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村生活用水量依然不足。

  三是用水方便程度:指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

  四是供水保证率:指供水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0%。

  饮水不安全对人的影响,主要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健康方面。饮用水质不达标的水,容易引发腹泻、痢疾等传染病,长期饮用的,还会引起氟中毒、砷中毒等地方病。二是生活品质方面。水量不足、不方便、保证率低的,洗菜做饭、洗衣洗澡、打扫卫生、使用一些家用电器等方面都有不便,生活的便利性和品质会大打折扣。因此,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农村居民个体的健康,关系农村地区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遵循“合理利用水源,因地制宜选择供水方式和供水技术,力求经济合理,运行简便”的原则,对于地形平坦、人口密集的地区,适宜建设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对于偏远山区,因水源、地形条件限制,建设大中型供水工程投入大、管线铺设维护成本高、水损大、供水成本高,群众收入水平难以承受,这样的工程也难以长久稳定运行。而因地制宜地建设小型供水工程,如引泉工程、打井工程等,投入小、见效快,更为符合群众利益。

  引来山泉进万家,乡村甘泉润民心。

  我市市、县两级水利部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当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积极推进工程建设。

  2005年到2014年期间,全市共完成投资6456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8626万元,省级投资8358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17582万元,共建成700余处农村饮水工程,128.76万农村居民从中受益,社会效益显着。

  2015年,省发改委、财政厅、水利厅联合下达我市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计划16.15万人,总投资859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883万元,共建设174处工程。各县(市、区)在4月初完成招标后抓紧施工,截止11月上旬,全市工程总体进度约为95%,完成投资约8100万元。

  多管齐下,铸造精品工程

  “十二五”以来,全市水利部门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工程建设的经验,积极转变观念,大力推进工程建设,确立了明确的目标:立足于民生,找好水源,按照一延二改三扩建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以千吨万人以上规模水厂为主,适度建设一小批小型工程,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村村通。

  “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建设217处工程,其中规模工程39处,受益人口39.66万人,规模工程受益人口达到75%,较“十一五”期间的54%,有大幅度提高,为保障农村居民“长受益”打下了坚实基础。

  着眼源头,精心规划设计。市、县两级水利部门积极主动抓好项目规划、设计,从源头上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一是注重规划的严谨。各县(市、区)水利局抽调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编制专班,进行详细的实地调查后编制县级“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初稿。由市水务局以饮水安全信息系统数据库为基准,逐县核对规划数据,精确到自然村,并组织专家进行严格审查,反复论证、修改,保障了规划的严谨。二是注重方案的质量。水利部门通过对设计单位的工程资质、工程业绩等进行全方面的比较,从数十家具备农村饮水工程设计能力的设计单位中筛选出业绩丰富、口碑良好的单位承担年度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在督促设计单位紧扣“十二五”规划精心设计的同时,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保障了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质量。

  明确责任,逐级落实任务。为了保障上级每年下达的农村饮水工程年度投资计划的明晰及有效落实,市水务局主动作为,联合市发改委,在征求县(市、区)意见的基础上,将全市的年度任务进行了详细分解,明确到每一处工程和相应的乡镇、行政村。同时,结合目标责任制考核的要求,将年度任务换算成相应考核指标,落实到责任单位和相关人员,以工程完工和群众吃上安全水为考核依据,层层落实,最终保障项目建设单位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严格实施,规范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量大面广,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为规范工程建设,市水务局对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要求县(市、区)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对于供水管材和制水设施(包括絮凝池、沉淀池、消毒设施、清水池、泵房、管理房及机电设备等)全部实行公开招标,优选管材供应商和施工企业,以确保管材质量可靠,施工质量放心;对于小型饮水工程,也要求县(市、区)组织专业队伍施工,水利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加强现场的技术指导,确保工程建设符合规范要求。

  加强督办,落实监督管理。为保证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市水务局强化了督办的力度:一是督办工程建设进度。每年,市水务局都根据年度任务和计划资金的下达时间,倒排工期,以周保月,以月保年,采取定时报表、电话督办、巡回督导等方式,及时掌握全市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并按月汇总上报省饮水办。对于进度滞后的工程,以下发通报的方式来加以督办,加快了工程进度。二是督办工程建设质量。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特点,市水务局成立质量监督小组,对重点工程进行跟踪指导,对各县(市、区)饮水安全工程土建和管材招标进行监督,加强对工程现场的巡回检查、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督办整改到位,保障了工程质量。

  多措并举,创新工作理念

  为了解决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全市水利部门积极解放思想,创新工作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切合实际的办法和举措。

  吸引资金,拓宽筹资渠道。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大、国家投资严重不足和农村饮水工作公益性强的实际,咸安区和赤壁市千方百计拓宽投资渠道,积极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本和企业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咸安区已建成的思源水厂、双溪水厂和在建的南川源水厂,赤壁市官塘水厂,通过招商引资或出让水厂经营权吸引民间资本参与运营管理,不仅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还为农村供水工程经营管理积累了经验。

  分工合作,搞好建设协调。嘉鱼县、赤壁市在推进农村饮水项目实施过程中,落实了项目法人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双向责任制。水利部门集中精力,专心做好工程建设和技术指导服务,由各受益乡镇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协调专班,挨家挨户上门做宣传动员,负责落实自筹资金和工程建设的相关协调工作,有效减少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阻力,大大加快了管网入户的进度。

  真抓实干,保障水质安全。赤壁市在保障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安全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早在2013年,赤壁市就整合水利、卫生、环保等部门技术力量和设备,率先在赤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了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由水利部门牵头负责对全市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情况进行常规检测和不定期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成有关乡镇和水厂立即整改,保障水质安全。

  通山县水利局在雨山水厂试运行过程中,发现絮凝沉淀物不明显、水质浊度偏高的情况后,立即派驻专人蹲点值守,并联系制水工艺方面的专家来现场技术指导,经过半个月的试验、调整,最终查明了原因并将制水设施改造到位,确保了水质达标。

  改革创新,完善工程管护。通城县是我市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改革试点县,他们率先在塘湖镇进行试点改革,对镇内小型供水工程核发产权证,落实了管护人,核定了水价,签订了管护合同,使工程效益得到较好发挥,为健全小型供水工程管护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

  崇阳县成立了碧源水利供水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农村水厂的经营和管理。县水利局出台了《水利局局属水厂建设和管理办法》、《局属水厂经营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水利部门对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的管理,工程运营开始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多力齐发,凸显服务意识

  农村饮水工程是关系农村地区千家万户生活便利、身体健康的重要民生工程,为了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同心协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用电、建设用地及税收等方面,中央和省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13年,省政府还颁布实施了《湖北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把农村供水管理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市政府连续多年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列为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并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咸宁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责任书》,明确了市、县两级政府在农村饮水工作中的职责。

  同时,我市专门成立了由市分管领导任组长,水务局、发改委、财政局、卫生局、国土局、环保局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人员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在全省范围内,我市率先成立了咸宁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落实了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为推动农村饮水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同时,各县(市、区)制定了供水应急预案,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用电、建设用地及税收等扶持政策已基本落实。

  部分县(市、区)还专门出台了地方政策促进工作开展:咸安区将农村水厂征地纳入政府统筹用地预算,已建的高桥镇水厂、双溪桥镇中心水厂建设用地由区乡财政统一预算支出,减少了饮水工程建设成本。

  赤壁市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水源地保护、水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文件,明确了水利、卫生、环保、疾控等部门职责,落实了水质检测中心的运行经费,强调了水质安全由乡镇人民政府负总责,对乡镇主职实行“一票否决制”,形成了水厂主体、乡镇主导、部门协作、职责明确、追究到底、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该市还设立了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为工程维修、设备更新改造提供了资金支持。

  通山县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农村供水工程维修管护、水费征收等工作。

  崇阳县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以加大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力度,县政府召开专题协调会,将全县乡镇水厂统一划归县水利局管理,引导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多法并用,描绘发展蓝图

  通过“十一五”、“十二五”两个五年规划的建设,全市农村居民的饮水条件得到了较大程度地改善。但是,全市被列入“十一五”、“十二五”国家投资计划的总人口仅占我市农村总人口的63.9%,全市还有大量农村群众没有享受到国家在农村饮水安全方面的政策性投入。同时,受早期建设资金有限、观念保守等因素制约,部分工程的建设标准偏低,设计使用年限短,配套的净水、输配水设施不完善,机电设备和管网日益老化、破损,水质、水量已逐渐不能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工程受益人口的覆盖比率,巩固和提升农村饮水工程的民生效益,我们正在编制“十三五”农村饮水规划,力图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农村饮水工作描绘一幅美好的蓝图。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以民生优先为导向,兼顾村镇发展需要,根据各县(市、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水资源等条件,合理规划供水工程的水源、供水范围、工程型式、供水规模和水质净化措施。重点实施农村水厂的升级改造,如管网配套、水处理工艺改进、消毒设配完善等,并辅以城镇自来水厂延伸工程及新建一批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供水保证率、水质合格率和工程运行管理水平 。同时,积极探索和健全工程运行管理的良性机制,引导县(市、区)建立并健全县级维修养护基金机制,完善“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 ,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市“十二五”水利改革与管理亮点纷呈
下一篇: 小农水润泽大民生--咸宁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巡礼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