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1专题 >> 聚焦“5个咸宁” >> 正文

[聚焦“5个咸宁”④]健康咸宁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1-12-13 08:12:00

图为骑行活动。  记者 袁灿 摄

  连日来,记者走进百姓的生活,感受健康咸宁带来的变化。

  医保覆盖面越来越广

  采访中,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无论是有单位的职工,还是个体私营业主,都夸这几年医保政策好。

  12月上旬,家住咸安区官埠桥镇泉湖村的村民余道立,估摸着新一年的新农合又快要开始办了,一再叮嘱儿子赶紧到村委会去问问。

  余老汉为何这么积极?2009年,他胃出血住进了咸安区人民医院,两天时间就花了1300多元,非常心疼,幸亏年初在村干部的劝导下缴纳30元参加了新农合,出院时就报销了一半。

  这几年,余老汉不仅自己主动参加新农合,还到处宣传参合好,让身边不少人成为新农合的受益者。“报销比例一年比一年高,还实现了参合农民持卡就诊、结报、缴费一卡通。”他逢人就夸。

  在城区,从事个体经营的黄莺,自从2008年我市启动城镇居民医保以来就年年给家人买医保。

  黄莺也用亲身经历告诉记者医保带来的实惠。黄女士家从事小本经营,一向身体不好的她每年要花几千上万元看病吃药。当时,听说按有关规定参保的城镇居民患者就医,可报销医疗费用40%至70%,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交了500多元,为一家四口都办了一份医保。巧的是,那年自己被查出患有肾结石、肾囊肿,住院动手术花了两万多,出院时报销了近一万元。她说:幸亏有医保,不然生意本钱都没了。

  喜人的是,今年11月,我市又在全省率先启动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工作,全市医保参保人员可以凭医保卡在参保地以外的市内和市外省内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就医、购药,减轻了流动人员、异地居住、异地安置人员的看病负担,也免除了奔波之苦。

  【新闻链接】卫生部门数据显示,2008年至今,全市累计参合农民769.79万人次,新农合基金累计支出9.89亿元,1054.22万人次参合农民从中受益。5年来,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1万人,参保率达到90%。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也从2.5万元提高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倍,居民最高支付限额从2万元提高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

  医疗条件越来越好

  赤壁市车埠镇马坡村农民任敬贤今年80多岁了,是个老病号,因肺部感染,需经常打针消炎。以往,任敬贤看到村卫生室的条件差,专门去市区看病。  

  去年8月,村卫生室改造一新,150多平方米的卫生室宽敞明亮,诊断室、观察室、药房等一应俱全,还配备了病床、药柜、操作台、消毒锅等医疗设施。今年10月,村里又实施药品零差率,到村卫生室治病成为了老任的首选。

  据介绍,仅赤壁市就投资了2000多万元,对116家“落后”村卫生室按照“一张图纸、一样标识、一个标准、一套班子、一套管理程序”进行建设改造。并对全市所有村卫生室统一配制了设备,制作了标识标牌。
  4日一早,家住一九五附近的李玲带着儿子博博来到咸安区温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从挂号、就诊到护士挂上点滴瓶,仅用了5分钟,共花了10元挂号就诊费。李玲连连称赞,“就诊快捷方便,而且还很便宜。”  
  据了解,我市社区医院报销比例为80%,所用药品都是以省为单位进行统一招标、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并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即药品按购进价进行销售,便宜又实惠。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同济专家的服务,既方便又实惠。”  5日,在同济咸宁医院心血管科的病房里,市民邹女士说,她因心肌梗塞被送进医院抢救,在同济专家精心治疗下,身体正在康复。
  这是我市为解决市民看病难推出重大惠民举措:投资4.9亿元建设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并交由武汉同济医院托管,引入同济医院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医疗技术,常年有6位同济医院医疗技术专家坐诊,还定期、不定期邀请同济各学科专家来咸义诊,使广大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同济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据介绍,仅今年上半年,同济先后派出280人次专家到中心医院坐诊。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持续增加,医院日门诊病人最高峰时突破了1551人次,疑难、急危重症病人增幅也较大。
  【新闻链接】今年,市政府决定连续三年,每年安排300万元用于县(市、区)级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市纳入试点的204家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2008年至今,全市共争取国家扩大内需、省级统筹、医改项目259个,总投资14.68亿元,致力于建设一个门类齐全、功能配套的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生活方式越来越时尚
  3日晚,家住温泉的刘敏和家人一起吃过晚饭后,就约上老公,带着公公、婆婆,到温泉谷“泡汤”去了。
  刘敏说,自从我市举办第一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以来,就开始关注温泉养生。特别是现在咸宁的露天温泉多,在山边、在旷野里,全家人一起享受露天温泉,既可以放松身心,还能防止疾病。怎一个美字了得!
  采访中,记者发现,随着我市大力发展旅游城市,市民节假日的可去之处越来越多,可供娱乐的项目也越来越多,登潜山、泡温泉、品桂花茶等,已经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人们也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耗在麻将桌上了。
  采访中,市民普遍认为,设施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有意思。
  4日一大早,咸宁供电客户服务中心的职员汪依,就开始整理骑行的装备。今天,她和车友约好,骑行到大幕,感受山村美景。
  “低碳、健康、浪漫”,汪依告诉记者,骑行已经成了她生活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骑行只是市民崇尚健康的又一种生活方式。随着我市生活环境的改善,我市旅游协会、摄影家协会、网球协会、木兰拳协会等时尚休闲健身类民间组织纷纷成立,这些自发组织的协会、社团,正成为人们沟通与交流的桥梁,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载体。
  穿行城区人民广场、潜山公园、淦河两岸……唱歌的、跳舞的、健身的比比皆是,人们的脸上挂满笑容,处处洋溢着欢歌笑语。
  【新闻链接】据市民政局社团科统计,五年间,我市共登记了83家全市性社会组织,其中,涉及健康生活的卫生类、文化类、体育类有22家,占26.5%。文体部门数据显示,五年来已投入过亿资金,修建了沙滩排球场、通山雪炭工程、崇阳国家级健身步道、通城健身广场等文体基础设施,促进全民健身。 

编辑:lijie

上一篇: [聚焦“5个咸宁”⑤]和谐咸宁
下一篇: [聚焦“5个咸宁”③]宜居咸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