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5个咸宁”③]宜居咸宁
如果说,五年前的咸宁是一座设施匮乏、功能低下的“乡镇”模样的城市,五年后的咸宁则是一座美名远播的香城泉都,一座名副其实的宜居之城。
城市像个大花园
3日上午,记者刚到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就听到优美的音乐,原来是一群音乐爱好者正在竹楼里玩乐器,有的拉二胡、吹葫芦丝,有的唱京剧……音乐、歌声、笑声,亭台楼阁、绿树翠竹,构成十分和美的意境。
吹葫芦丝的姚先生家住淦河边,他对现在的人居环境十分满意。“我每天都要在河边散步,或者到潜山上健身,顺便带一种乐器练一练。”他说,这里的空气太好了,吸进鼻子似乎有一丝甜甜的感觉。
当日傍晚,虽然寒气逼人,但记者在淦河边仍然看到大量散步的市民。一对计划元旦期间结婚的新人正在抢拍婚纱照。新人小吴说,现在的淦河和潜山国家森林公园真漂亮,在这里拍婚纱照比室内拍更美。
夜幕降临,记者来到人民广场,看见许多市民在跳舞。马桥镇的杨女士多年在外打工,今年初回家看护生病的母亲。每天下午,只要天晴,她都要到人广场学跳舞。“这几年,市区的变化太大了!”她感叹说,生活在这里就像住在一个大花园里。
事实上,“住在大花园里”是许多咸宁市民的切身感受。
如今的咸宁,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香城泉都、宜居之城、幸福之城。近几年,咸宁相继荣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并跻身全国最适宜人居的200个城市之一。
如今,行走在市区,处处入眼的都是宜人的景象:九曲淦河恰似十里画廊,游人络绎不绝;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林茂竹翠,人文荟萃,美不胜收;人民广场、沁香园、人工湿地公园、桂花公园等密布城区,设施齐备;御龙花园、大楚城、碧桂园等一个个现代花园小区拔地而起,许多市民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
[新闻链接]据统计,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5.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8平方米,高出全省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平方米;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6平方米,比“十五”期末提高5平方米,并高出全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2平方米。
把城市当家园建
洁白的墙、深蓝的瓦、平整的路……连日来,记者在花坛社区、黄畈村等地看到,各处背街小巷面貌焕然一新。
“想不到家门口变化这么大!”花坛社区居民陈婆婆到武汉儿子家小住一个月后,回来感觉眼前一亮。原来,陈婆婆家门口的沿路水泥和围墙重新粉刷一新。“以前,墙面是黑乎乎的,如今亮多了。住在这里也更加舒适了! ”
改造小街小巷,仅仅是我市从细微处着手,把城市当家园建的一个小事例。近几年, 我市城市建设连连挥出大手笔,特别是通过举办旅游节“以节促建”,使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宜居度大幅提升。
市区新建、改建咸宁大道、长安大道、淦河大道等几十条城市干道,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承载力;先后对100多条背街小巷进行了改造,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投资数十亿元,对影响市民生活起居的中心城区“一山一河”进行改造升级,使一条普通的小河化身为“十里画廊”,使一座普通的山丘蜕变成AAAA级森林公园。
城市供水、管道燃气等一批公用生活设施相继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保建筑产品加工等一批节能减排项目相继投产;博物馆、图书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宫公共文化娱乐设施即将建成,使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社区建设成为湖北典型。一幢幢新颖别致的社区办公楼拔地而起,花草绿树环绕,环境优雅悦目,文化活动室、爱心超市、居民说事室一应俱全,一站式服务方便快捷,让居民生活更无忧、更和谐。
医疗条件大为改善,我市将市中心医院交由武汉同济医院托管,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水平医疗;招商引资建起中百仓储、中商百货、武商量贩等大型超市,让市民告别“有钱买不到好东西”的历史。
[新闻链接]据统计,2008年以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106个,总投资30亿元,3年的投资规模是建国以来总和的3倍。9月7日,在咸宁召开的全省城市管理现场会上,咸宁城市的惊人蝶变,让与会人士发出“三叹”:感叹、惊叹、赞叹!
城市成为聚宝盆
11月23日,我市代表团赴广州市参加鄂港(粤)经贸合作洽谈活动,签约和促成落户咸宁项目16个,总资金95.6亿元。
签约仪式上,中国海航集团华南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家福说:“咸宁山川秀丽,区位优越,是一个宜居宜业之城,我对在咸宁投资发展充满信心。”
发出类似感叹的还有世界500强企业华彬国际集团董事长严彬。
10月29日,投资高达100多亿元的国内第一个零排放低碳示范区——华彬国际低碳经济示范区首期工程开工仪式隆重举行。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说:“当年我来咸宁时,连路灯都没有,现在城市已规划建设得非常好。我过去想到的,你们都做到了,而且做得更好! ”他表示,十分看好咸宁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发展态势。
咸宁好不好,外地人的说法最有说服力。
11月28日,记者到宜昌出差,几位昔日同窗闻讯前来问候,才聊一会儿,话题转到咸宁的居住环境和房价上。几位同学都说:“咸宁那地方太适合居住了,而且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发展潜力大。”其中一位当教师的女同学当即托记者帮她看房子。她说:“要是在咸宁买了房子,等到放假就带孩子到咸宁住,看看风景,泡泡温泉,那才叫爽。”
事实上,住在御龙花园和大楚城的居民都知道,在咸宁买房的外地人已经占到了三四成。
这些事例,是宜居咸宁聚财气、聚人气的缩影。正是由于城市宜居度的不断提高,咸宁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不仅本地人在咸宁安居乐业,外地客商也看好咸宁的宜居宜业环境,纷纷来到咸宁落户、创业和旅游观光。
[新闻链接]2006年,咸宁经济开发区才刚刚组建,工业园内一片荒芜,如今这里一片繁荣,落户企业达120多个,且都是“环境友好型”项目。2006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才3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4.82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接待游客达1200万人次,全年有望突破1500万人次。(咸宁日报记者 邓昌炉)
(压题图片 记者大乐摄)
编辑:lijie
上一篇:
[聚焦“5个咸宁”④]健康咸宁
下一篇:
[聚焦“5个咸宁” ②]生态咸宁
相关新闻
-
咸宁市供电公司连夜施工为水库泄洪提供电力保障
咸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秉政)7月11日晚,市供电公司配电抢修人员连夜施工,22时成功接通电源,给温泉肖桥村11组塘尾钱水库...
-
"旅游一卡通"再掀惠民潮 600市民办卡游景区
-
二论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
各部门迎战旅游节扫描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