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宁市政法工作五年回眸
履行第一职责 建设和谐咸宁
“十一五”期间,我市政法机关为建设和谐咸宁、推进鄂南经济强市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统筹兼顾,实现政法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维护稳定的重要着力点,高度重视政法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在体制机制和政策层面最大限度地予以解决。2008年,市委出台了《中共咸宁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的意见》,为彻底解决长期制约政法工作健康发展的一系列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政法基层基础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全市公安派出所、基层检察院“两房”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人民法庭、司法所建设达标率也分别达到92.2%和90%。完成了警务工作站、市县两级110、119、122“三台合一”建设和公安四级网升级改造工程,建成了指挥中心大楼和配套指挥系统。市中级法院大楼、市检察院技侦大楼、市司法局强制戒毒所、市武警支队指挥中心、市消防特勤中队大楼、崇阳县、嘉鱼县公安局综合技术楼、赤壁市看守所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市公安局综合技术大楼、市看守所、市司法局法律服务中心等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坚持服务大局,切实肩负起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责任
法院系统认真审理金融借贷、买卖租赁、房地产等案件,加强对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制定出台了审理“涉企”案件的23条规定,广泛开展干警联系企业活动,提供法律服务。五年来,全市法院共受理民商事案件38115件,审结36911件,结案率为96.8%。
5年来,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454件500人,为国家集体挽回经济损失6656余万元。在办案中,结合法律监督和执法办案工作,提出检察建议241件,深入各地各部门开展法制宣传、警示教育活动327次,并建立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对预防广大党员干部职务犯罪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
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突出犯罪,通过依法追缴非法所得实现市外案源非税收入21亿元。先后组织开展了打击“一霸四强”、企业及周边环境整治、重大项目建设环境整治、“千名干警联系千家企业”等活动。同时,进一步规范了公安行政审批服务,户籍、出入境、车驾管窗口普遍实行延时服务、应急特办等一大批便民利民新举措,受到群众好评。
司法行政机关建立“咨询服务、宣传引导、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警示教育”五位一体工作模式。五年来,全市律师共参与接访2752个工作日,接待上访群众4339批次,提供法律意见1050条,为企业开展法制讲座3750次,提供法律咨询2520次,参与企业重大经贸谈判121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6700万元。共办理各类公证24043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362件,办理其他法律援助事项51600件,受援困难群众达110000人。
坚持源头预防,切实履行好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职能。
一是各级政法机关普遍实行“一线工作法”工作制度,出台了《咸宁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稳定风险。二是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体系建设初显成效。全市已建立各类调解委员会1158个,配有人民调解员4880人,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9750件,其中,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2963件;防止民间各类缠访、闹访纠纷1710件。三是狠抓清理积案和案件评查活动,实际评查案件12448件,积案化解率完成既定目标。四是积极构建司法救助体系,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从2008年开始,我市建立1亿元司法救助专项资金,已救助对象150余人次,救助金额7百余万元。五是全市各级政法机关充分发挥突击队作用,参与抗击五十年一遇的特大冰雪灾害,全力支援汶川抗震救灾,圆满完成了党的十七大安全保卫、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市10周年庆典、两次温泉国际旅游节以及“两节”、“两会”等重大活动安全保卫任务。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承担起推进平安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五年来,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已连续4年名列全省优胜市州行列。一是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适时组织开展命案攻坚、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禁毒禁赌等专项行动,集中整治治安乱点和治安突出问题,确保了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平稳。2007年以来,我市已连续4年现行命案全部破获,依法从重从快审结了一批黑社会性质犯罪案件。二是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在城乡全面推行街面警务巡逻防控工作机制,市政府专门拨款2000万元,提供公益性岗位,组建了2000人的社会事务协理员队伍。三是科技防范投入不断加大,公安机关在全市增建了3千多个视频监控点,实现重点场所、交通道路、重点单位全覆盖。投入7000余万元用于信息化硬件建设,在全省率先完成了350兆无线通信网搭建、“动中通”立体综合通信手段建设和三级视频会议系统、全网公安IP电话系统建设。四是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我市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实施政府救治的工作作法,在全国推广;在全省地级市州中率先开展吸毒人员强制收戒工作,城区侵财犯罪大幅下降;全市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千分之二以内。
坚持执法为民,切实担负起确保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
五年来,全市政法机关深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建立完善了覆盖执法活动全过程的执法质量管理考评体系。全市政法机关通过积极推进警务、检务、审务、狱务公开,重大疑难案件公开听证、公开审理等项措施的探索,执法投诉、受理、监督机制的落实,确保了执法公开落到实处。法院系统制订《规范化量刑标准》,加强对量刑规范化具体操作的指导,量刑过程更加公开透明,有效提升了司法公信力。检察机关加强诉讼监督工作,共监督侦查机关立案169件,撤案29件,依法决定追加逮捕142人,追加起诉47人。公安机关全面推动执法工作信息化,加快实现“网上录入、网上办案、网上审核、网上签批”。
坚持政治强警,着力打造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政法队伍
五年来,全市政法机关开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大学习、大讨论”、“创先争优”、“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和执法培训活动。同时,着力加强干部管理和用人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政法队伍活力。公安机关推行 “轮值轮训、战训合一”的岗位练兵活动,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检察机关以“业务建设年”活动为载体,先后组织领导素能、专项业务和综合检务培训共450人,开展岗位学、练、赛活动1120人次。法院系统加大对法官业务技能的培训力度,5年来参加各类培训185批1400余人次,组织参加网络晋高培训126人次。同时,对审判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举办多期短训班,以适应审判工作发展的需要,法官专业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市委政法委供稿)
编辑:lijie
上一篇:
市长任振鹤在京会见素林(附图)
下一篇:
写在第四次党代会召开之际
相关新闻
-
咸宁市供电公司连夜施工为水库泄洪提供电力保障
咸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秉政)7月11日晚,市供电公司配电抢修人员连夜施工,22时成功接通电源,给温泉肖桥村11组塘尾钱水库...
-
"旅游一卡通"再掀惠民潮 600市民办卡游景区
-
二论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
各部门迎战旅游节扫描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