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咸勇
初夏微风起,枇杷正当熟。
走在通山县大畈镇的路上,不经意间就能和枇杷撞个满怀。道路两边,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坡上垄旁,漫山遍野的枇杷树都挂满了金黄色的果实,像一盏盏小灯笼,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诱人。空气中弥漫着枇杷特有的甜香,深吸一口气,仿佛能甜到心坎里。
“小满枇杷半坡黄”,树上的枇杷按捺不住,等待着人们的采摘。枇杷这种水果,皮薄多汁,酸甜可口,味道鲜美,素有“果中之皇”“黄金果”等美称。谁能不爱这初夏的第一口鲜甜呢?
在隐水村,枇杷成为了支柱产业。这里位于鄂南丘陵地带,依偎着国家湿地公园富水湖,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枇杷生长的理想之地。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种植户扩大种植规模,提升枇杷品质;还引进了枇杷精深加工企业,成功开发出枇杷果酒、枇杷膏、枇杷冻干、枇杷花茶等32类深加工产品,将“一季”水果做成“四季”生意。
大畈镇以枇杷为重点,聚力打造以大坑村、隐水村、板桥村、白泥村为核心,辐射下杨村、西泉村、官塘村等公路沿线的枇杷产业带,全镇枇杷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在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持下,大畈镇已经精心培育出“通玉”“黄金果”等5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些优质品种不仅提升了枇杷的品质和产量,也进一步增强了“通山枇杷”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大畈镇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新模式,依托“中国枇杷小镇”的品牌优势,连续多年举办枇杷旅游节、山地健康跑、相亲会和歌咏比赛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采摘购买。游客们不仅可以亲手采摘新鲜的枇杷,还可以品尝到各种以枇杷为原料的美食。此外,大畈镇还建设了枇杷文化体验馆,通过图文、实物和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向游客们展示枇杷的历史、文化、种植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让游客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枇杷文化的魅力。
说到枇杷宴,不得不提枇杷炖鸡、枇杷糖水、枇杷糕点。枇杷炖鸡用当地散养土鸡配新鲜枇杷果肉慢火炖煮,汤鲜味美,能润肺止咳。枇杷糖水将枇杷去皮去核,加冰糖水煮至浓稠,清甜可口,是夏日解暑佳品。枇杷糕点把果肉捣泥,加糯米粉、白糖搅拌蒸熟切块,口感软糯、甜而不腻。
在隐水村,枇杷不仅是一种水果,更是一种文化。《枇杷赋》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枇杷的形态、历史和文化内涵。“六朝枇杷史,犹存古树王;百年风云录,璀璨荆楚榜。”乡亲们一起走上乡村大舞台,深情吟诵《隐水村赋》,唱响荆楚大地。百年枇杷古树,不仅见证了村子的变迁和发展,更承载着村民们的记忆和情感。
在大畈镇的枇杷产业中,涌现了一批带头人。他们本是普通农民,却把枇杷园打造成大畈镇一道亮丽风景线,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政府的扶持,不仅实现了增收致富的梦想,还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的大畈镇,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枇杷产业链。从鲜果销售到精深加工,再到农旅融合,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活力和潜力。政府继续深耕特色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甜蜜事业”持续焕发生机。
人间五月天,大畈枇杷鲜。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端午三味
下一篇:
父亲木箱里的戏文世界
该镇委托专业机构编制《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全域规划》(2019年-2035年)《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新农村建设规划》(2019年-2035...
9月1日正是夏末时节,走进通山大畈镇官塘村,荣浩电子厂房外的“扶贫车间”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大畈镇光照充足和电网接入条件...
据悉,大畈镇光照充足和电网接入条件较成熟,通过“党委政府+强村公司+村委会”的运作机制,在下杨村、板桥村、杉木园村等9个...
10月25日,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天宇油茶基地,漫山油茶树挂满红褐色的果实,村民忙着采收茶果。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红菊特约...
据了解,全县187个村,共召开议事协商会1182次,协商事项1078件,落实事项922件,落实率达85%以上,协商议出健身民乐等方面...
咸宁网讯通讯员谭袁飞报道:6月27日晚, “喜迎二十大”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文化展演活动在通山县大畈镇西泉村举行。
下一步,大畈镇隐水村还将以“山与水”为基底,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带动农村旅游产业化提升,打造“农文养旅”融合的乡村旅游...
咸宁网讯特约记者徐大发报道:近日,省内19位知名书画家一行,到通山县开展调研采风和送书画文化下乡活动。采风团一行到富水大...
咸宁网讯通讯员王细香报道:近日,通山县“敬老活动”文艺演出在大畈镇白泥村村祠堂以“红歌演唱会”形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在...
5月27日, 2022年通山县枇杷产业融合发展洽商会在大畈镇大坑村枇杷广场举行。”枇杷酒庄分会场,成筐的枇杷被送进加工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