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民(咸安)
母亲六十岁那年被我接进城,进城后,插秧、种麦等很多农村的活干不成了,但种菜这个活她一直没有撂下。她说:“在乡下种惯了菜,突然不种了总好像缺点什么,种点菜心里才踏实。”
我家住在城区的一处山坡上,这里居住的十几户人家都是外来户,家家建的都是私房,由于房屋后面有一些空地,好多人便种起了菜,母亲自然也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搬来没几天,就开始勘察地形,准备着手种菜。
第一块菜地是借来的,以前种菜的那户人家菜地多,嫌这块地不肥不种了,母亲知道后与人家打商量。那户人家乐得做个顺水人情。母亲借了菜地却像捡到宝贝一样,立即挑来肥土铺了一层,又撒了些鸡粪,种下的竹叶菜没多久就长出叶来,绿油油的。
借来的地终归要还,要想供应一家人吃菜,得有自己的菜园。把借来的地盘好后,母亲又把眼光盯住了其他地方。旁边的竹林还有一片地,只是地上长满了杂草,母亲花了几天时间割掉杂草,在四周扎上篱笆,便整理出了七八分菜地。
母亲开始忙碌起来,松土、播种、挑粪、浇水、锄草、搭架……她不厌其烦地侍弄着那片园子,就像抚育自己子女一样细心。经常在大清晨,当我还躺在被窝里睡大觉时,她就已经下了地。平日,她有事没事总要到菜地里转一圈,检查一下菜的长势,发现种子在地里被麻雀吃了,她就重新补上。
母亲种的菜,品种齐全,辣椒、茄子、豆角、黄瓜、西红柿、菜苔、大蒜……林林总总,至少有二三十种。菜成熟的时节,是母亲最开心的时候,她经常在菜地采摘,一待就是几个小时,虽然有些累,但她的脸上漾满了自豪和满足。
偶尔有朋友来我家玩,我懒得弄饭,想上餐馆,他们总是说:“就在家里做饭吃吧,摘个嫩瓜,炒几盘青菜,用甜甜的西红柿打个汤,比在外面吃强多了!”确实,母亲种的菜无污染、口感好,大家吃起来津津有味,感觉特别爽。
每年五六月份,各种菜纷纷上市,菜多了吃不完,母亲就摘一些用篮子装着到街上去卖,由于她种的菜施的是农家肥,没打过农药,价格便宜,又比大棚蔬菜好吃,一篮菜提到街上十几分钟就卖完了。一位姓郭的嫂子打听到我家的住处,特意留下母亲的电话,想吃时就骑电动车来我家菜地,自己到菜园采摘。
附近的人路过我家菜地时,看到母亲的菜园生机勃勃,都伸出大拇指夸赞母亲菜种得好,管理有方。母亲一高兴就摘些菜送给他们。她说:“好吃的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才会有味道!”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眼里闪着熠熠的光彩。从母亲的话里我感受到,她菜园种的不仅仅是蔬菜,还种着付出后收获的幸福,种着她的寄托和希望。
今年,母亲八十岁了,我担心她跌倒会摔坏身体,多次劝她不要种或少种一点菜,她总是说:“家庭开支这么大,我种点菜可以帮衬帮衬你嘛,再说,我种点菜,还可以锻炼一下身体,自己也充实些呀!”母亲说得没错,进城后种菜的这二十年,我家很少到市场买青菜。
我不禁佩服起母亲来,一片小小的菜园,便能给她的生活带来那么多的希望、动力和乐趣,可是我呢?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有着稳定的收入,却还经常抱怨工作太累、生活没有意思。
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像母亲那样,快快乐乐地种好人生这块菜园,播下希望的种子,体验劳动的乐趣,收获生活的幸福!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