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我所在的城市属于江南,心里便有了一丝自豪——在我的认识里,江南是一个诗意缱绻的地方,有一层浪漫的色彩。一天,老师告诉我,这里并不属于江南。他的权威使得小城的定位成了我心底的暗伤。许是上天听到了我内心的声音,送来连日的阴雨,为小城披上了神秘而浪漫的面纱,我竟有了身处江南的错觉。
不是吗?细密如织的雨从天上落下,滴到树上,飞入水中,渗进土里,给春末夏初的小城带来一丝凉意。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花草树木喝了这些甘霖,却迎着雨滴的击打更显蓬勃生机。而那些飞入水中的雨呢,大约酿成了丝滑如锦、沁入心脾的蜜,甜进心里了。不是有首歌里唱着“风到了这里就是粘,粘住过客的思念”么,我想这雨、这水大概也浓得化不开了吧。那些落到地上的雨水呢,遁地术练得好极了,刺溜一下没影儿了。大地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她宽容地接纳了这些调皮的孩子,泛出些泥土的清新气息回馈给大自然。
雨一会儿大,豆大的雨点落到水泥地上,溅起朵朵水花,街上的人们或抱团共伞,或冒雨狂奔,偶有几个闲情雅致之人,举着伞在大雨中不疾不徐地走着,只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周遭的一切与他无关。
雨一会儿小,淅淅沥沥的,随时都有收住的可能。行走在路上的人渐渐多了,举着的伞开成了朵朵小花,时尚的、素雅的、清浅的、深沉的,恍惚间,小城竟有了苏杭的感觉,人们的说话声、欢笑声、小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啼哭声缠绕在一起,断然比那吴侬软语好听多了。
举着伞,和三五好友来到了那条青石板路的小巷。古朴的房子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艰辛,即便有些雕龙画凤的小精致也在经年的尘埃中深埋殆尽。绿苔却是老屋永不磨灭的希望,自顾自的从墙壁、屋脚探出头来。它在乎的永远是当下,过去、未来怎样,与它无关。蓬勃的生机中让老屋的酸楚无法掩饰。
门口的石墩已经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发亮,分不清楚那究竟是狮子一类的猛兽,还是圆鼓一类的重型乐器,抑或只是块石头。如果没有雨,老屋门口的石墩早已做了过往行人休憩的座椅了。而石墩总是大度的毫无怨言的让人们歇歇脚,仿佛过往行人的顿悟只在于此,俗世流年的坎坷也止于此。
不远处传来了清脆的笑声和交谈声。循声望去,竟有三两女子身着旗袍站在那里。原来,是影楼在这青石板路上拍照。都说旗袍是最懂女人的神物,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一千个女人眼里也会有一千件各色各样的旗袍吧。卷边、盘扣、绢花,哪怕这些细小的点缀都可以成为女人对美、对生活、对人性的注脚。
那三个女子身材甚好,着一身旗袍,一个举着粉蓝色的油纸伞,一个摇着好看的绢扇,一个在指尖摆弄着丝质小手帕,江南女子的风情表露无遗。
许是看呆了,我和朋友们跟着旗袍女子走来晃去,就连她们拍摄结束,我们也跟着奔赴下一处江南。小巷霎时清净了许多,一巷的蒙蒙细雨和着高跟鞋,在青石板上留下的敲击声回荡其中。
这样的感受是诗意的,它诠释了我心中对江南的定义,也满足了我对江南的渴望。对江南的钟爱,并不是对小城的厌倦,只是烟雨江南早已幻化成心中的情愫,一山一水一人一景都是心底勾勒的最美好的水墨画,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旗袍纸伞、逍遥人家。心存美好,与其他无关,如此,小城无处不江南!(杜芳(嘉鱼))
编辑:Administrator
咸宁网讯记者杜培清、通讯员张丹报道:近日,省总工会湖北职工讲堂在咸宁市图书馆举行。任蒙在当天的《散文的难度与时代的高度...
咸宁网讯通讯员周益民、周航报道:近日,由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我市作家李专散文创作研讨会在武汉成功举办。来自湖北...
乡友用微信给我发来一座青山、一泓清流、一叶扁舟的几张彩色老照片,我一眼就认出那是故乡的渡口!他卖了个关子,想邀我回去...
推开窗子,迎来一树明艳。细长的树枝,擎着紫红的花束,在无边的绿意中,恰似南国少女,含情脉脉地频频点头。 这就是紫...
曾经的往事,经历的种种,就如年代感极强的彩片、灰片、黑白片甚至间歇的断片,没有秩序、没有主次,总是在不经意间冒出,在...
今年酷暑时期,我搬到老家——离通山县城十多里远的大畈镇下杨村,住了近一个月。 老家的生活,未如城里丰富多彩,但亦非...
仲夏季节,我应咸宁朋友的邀请,再一次在淦河流域采风,近距离感受了淦河之大美。 我们一行数人,从淦河源头开始,一路...
离开学校已经多年,每天敲打着键盘,埋头于十个阿拉伯数字的无限种排列组合,时光在指尖悄然流逝;工作就是重复做着借:**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