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山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传说故事说得很神奇,说这黄袍山与盘古开天地有关。传说盘古开天地时他身披黄袍,所以他站的地方就取名为黄袍,所站的山叫黄袍山,因盘古身形巨大,这座山也就又叫大盘古山,简称为大盘山。
这里的历史故事就很丰富了。这里曾经是进士之乡,以一门五进士,祖孙三尚书而远近闻名。这里有八百壮士万连卿、湘鄂赣省委党校旧址、张良“伐桂书院”、黄庭坚故居“鲁直第”、湘鄂赣通城县黄袍山革命烈士陵园、元帅纪念馆暨南鄂革命纪念馆,每一处都有好多的故事。
我是奔着这里的自然故事去的。这些故事很多来源于一个网名叫“中国心”的人。我没有见过这个人的庐山真面目,我甚至不知道这个人的真实姓名。可是我却对他有那么深刻的印象。他经常出现在网络上,默默无闻,又坚持不懈地在网上发着各种宣传黄袍的文字和图片。后来我知道,他是土生土长的黄袍人,但是长年在外工作,可是每次回乡,他要么跋山涉水去拍摄黄袍山的照片,要么组织一些去黄袍山的旅游活动,让黄袍山的名气和影响不断扩大。那份执着,那份对家乡的热爱让我颇受感动。我想,他一定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也是一个非常有生活热情的人。
在早春三月,我带着好奇和向往走近黄袍山。虽然这时还没有春暖花开时的万紫千红,没有收获季节的野果满枝头,也没有深秋时候遍野彩林的五彩缤纷,但我还是被倾倒了——被奇石所倾倒,每一处奇石似乎都在讲述一个传奇的自然故事。
这里的石与别处是不一样的。那些突出地面的石块可能是多年的风雨冲刷,紧伴其边的砂石被冲走之后而慢慢显露出来的。而有的则还成片成片的沉睡在地底,只露出一个特别的面容。但是无论石块的大小,无论是成片还是成个,其身上都有那种让人称奇的纹路。有的一层一层呈波浪形,似乎是水波留下的影子。有的呈直线型,仿佛被人用电锯一行行的锯过。有的石头上还有一圈圈的突出石头表面,好像天上一朵朵的云彩呢。
除了纹路,再就是他们的形状。
我首先看到的是一片牛蹄石。在一片石板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石坑,椭圆形的凹陷深约四五公分,每个凹陷中间都有一个很薄的突起把椭圆分成两半,真像是被牛蹄踩踏而留下的。望着这一片排列不整齐的蹄印,我仿佛看到了曾经聚集这里的牛群,看到它们悠闲踱步或者嬉戏打闹的样子。
在一面山坡上,有一块巨型的石头从山坡上伸出来,我一眼望去,暗叹,这不是一只千年老乌龟正破土而出,从山洞里爬出来么?我不禁走近去细看。原来,乌龟还不止一只呢,在它的背上还有两块石头也颇像乌龟的样子。侧面看去,上面是蓝天,下面是一片树林,看那样子,似乎一只乌龟,背着两只小乌龟,正要冲向蓝天,去遨游太空。可他们终是没有冲上天空,而永久的保留着那个等冲的姿势。
离这乌龟石的不远处,还有两块尖尖的小石头,从一块大石头上伸出来,指向天空,一前一后,不正像两只犀牛角么?
大盘山的最高峰是华罗寨,海拔1300余米,仅次于海拔1500余米的通城最高峰只角楼,所以,登大盘山是辛苦的,特别是下山之路,几乎无路,只能从石缝里寻找下脚之处,一步一步往前挪,那份惊险与攀岩无异。但是,就是在这攀爬之间,那些形状各异的石头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深深的吸引了我们,让我们不觉得是在攀爬,而是在欣赏一个又一个的奇景。所以,那登山之累,屡屡被我们的惊喜所淹没。
我们常说山之魂,水之韵。山之不同,一定是魂之所异。黄袍山也许就是它不同凡响的灵魂,才造就了她让人称奇的特色。
编辑:Administrator
咸宁网讯记者杜培清、通讯员张丹报道:近日,省总工会湖北职工讲堂在咸宁市图书馆举行。任蒙在当天的《散文的难度与时代的高度...
咸宁网讯通讯员周益民、周航报道:近日,由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我市作家李专散文创作研讨会在武汉成功举办。来自湖北...
乡友用微信给我发来一座青山、一泓清流、一叶扁舟的几张彩色老照片,我一眼就认出那是故乡的渡口!他卖了个关子,想邀我回去...
推开窗子,迎来一树明艳。细长的树枝,擎着紫红的花束,在无边的绿意中,恰似南国少女,含情脉脉地频频点头。 这就是紫...
曾经的往事,经历的种种,就如年代感极强的彩片、灰片、黑白片甚至间歇的断片,没有秩序、没有主次,总是在不经意间冒出,在...
今年酷暑时期,我搬到老家——离通山县城十多里远的大畈镇下杨村,住了近一个月。 老家的生活,未如城里丰富多彩,但亦非...
仲夏季节,我应咸宁朋友的邀请,再一次在淦河流域采风,近距离感受了淦河之大美。 我们一行数人,从淦河源头开始,一路...
离开学校已经多年,每天敲打着键盘,埋头于十个阿拉伯数字的无限种排列组合,时光在指尖悄然流逝;工作就是重复做着借:**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