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文娱动态 >> 正文

通山山歌 这边唱来那边和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4-09-04 16:25

记者 朱亚平

“正月里来是新年,花线抄几根,绣起荷包,奉送我同年,啷咚,啷冬,啷的咚,啊瞧见一支花,绣起的荷包奉送我同年。十月里来小阳春,荷包绣得真,绣起的荷包呀,奉送我表勋,啷咚,啷咚,啷的咚,啊瞧见一支花,绣起的荷包呀奉送我表勋……”

8月25日,家住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王氏老屋的村民们早早起床,相约来到老屋一起唱山歌。古树参天,流水潺潺,古桥边11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错落有致,夹杂着地方方言的通山山歌传入耳边,乡音浓烈,婉转动听。

★山水田园牧歌

说起通山,多数人最先想到的是隐水洞,因为它是天然奇观,让人赞叹;或是九宫山,因为它景色瑰丽、富有诗情画意;亦或是闯王陵,因为它具有历史的厚重感。但是通山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的人文景观,更让人着迷。

通山史称“吴头楚尾,三苗之地”,境内民情淳厚、民风古朴,是鄂南有名的“山歌之乡”。清同治版《通山县志》载:“山壁晴光,桥间夜色,渔歌樵唱,田鼓寺钟……”樵歌指的就是山歌。

通山山川毓秀,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淳朴的山歌充满了古色古香的田园牧歌情调。山歌是人们在行路、挑担、砍柴、放排、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信口而唱的民歌,集文学与音乐为一体,传唱中常带有历史人物和民间故事。

山歌与通山人血肉相连,早已融入通山人的遗传基因里。在通山,山歌人人都会唱,人人都爱唱。“十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山山歌形式丰富多样,有独唱、男女对唱、猜调对答、山歌小组唱。热情、奔放的山歌,能够直观地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同时通山人也用山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唱腔源于生活

通山山歌唱腔丰富,有高腔山歌、平腔山歌、哭腔山歌、盘歌、急口令等,节奏性强,质朴热烈,被人们广泛传唱。

通山山歌内容与形式都包罗万象。或投石问路,或寻觅同伴,或驱盗逐兽,或诉怨泄愤,或说爱探情。曲调高亢、嘹亮,旋律自由、悠长,歌词多为即兴创作,想象丰富,比喻生动。歌声中娓娓叙事,叙事的旋律中又表达着真挚的情感,也往往烙着时代的印迹。“唱戏一半假,山歌句句真。”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是通山人生活的一面镜子。

俗话说:“山歌,山歌,山里头到处是歌。”通山是一个丘陵多山的地域,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通山人自古出门喊号子探路,打歌腔壮胆,吼土调驱兽,哪里有山便有歌,哪山有歌便有人,山不转歌转,歌不转腔转,一重高山一波人,波波人群声连声。

一个后生在山头峰顶引吭高歌,深山幽谷,久久回荡,形成一人歌唱,八方来和的神奇景观。

一支山歌丢过山巅,隔山即刻有一群林中人接住丢回来,顿时,一群素不谋面的山民便对起山歌来,山崖上便成了歌的海洋。

有研究表明,通山山歌以情歌数量最多,也最富特色。正如山歌所唱,“自古山歌唱风流”“山歌唔唱唔风流”。诸如爱慕、试探、追求、热恋、送别、相思等,均用山歌来表达。每一首歌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演绎一段美丽的爱情。流传至今的有《十二月相思》《海棠花》等,数量达数百首。

★非遗唱出新声

近年来,通山县出现一股“山歌热”,极大促进了该县“两个文明”的建设。

2019年,由通山县文化馆出品的通山山歌作品《十绣荷包》亮嗓2019中国原生民歌节,李琳、成满萍等8人,歌声质朴纯粹如藏在山中的灵雀。

2022年7月,九宫山风景区乡音艺术团将《十绣荷包》唱到国家级舞台。

九宫山风景区乡音艺术团是一支“草根”艺术团,团队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专业音乐知识,就靠着一副深山里的好嗓子一次次登上市、省、国家级舞台。

60多岁的李大攀是队伍中仅有的一位男士,经亲戚介绍从邻村过来,加入表演的队伍。李大攀说:“通山山歌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我们每次演出都会全力以赴,展现最好的风采。希望有更多人关注咸宁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

通山山歌传承人夏淑兰致力于非遗传承工作,将通山山歌引进通山各个中小学里。夏淑兰说,希望有更多年轻力量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让通山山歌焕发新活力。

通山县职教中心校长金汉垂介绍,该校将通山山歌等通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学校地方课程,并聘请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师,让学生们了解并学习通山山歌、山鼓等地方传统技艺,希望将散落在通山这片土地上的独有文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灵秀咸宁青山碧水,青山育着美水里淌着歌。通山由大山孕育、由山民打磨、经过创作,既保留了其最天然的一面,又将全新的文化内涵注入其中,在众多通山人的传承下,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独特的光彩。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咸宁市档案馆上新三款文创产品
下一篇: 赤壁本土专著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