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00年前,一个咸宁嘉鱼的牧童,用脚下的泥土,捏成世界上第一个泥哨子,这就是被称之为“天籁之音”呜嘟的前身。
说起呜嘟,就不得不说“嘉鱼”县名的历史渊源。
春秋时期,一位帝王乘船南巡,到一处地方看见鱼儿在江上跳跃,于是就命随从抓来烹煮,尝过以后大赞:“佳鱼,佳鱼。 ”嘉鱼因此得名。而流传于这里的“泥哨”亦为鱼形,传说取于民间的图腾,意在感恩帝王赐县。起初,呜嘟为牧童用作唤牛,后经历代改进,成为了一种乐器,一直流传于长江中下游。
1985年,经省级“非遗”传承人毕寅生先生发掘整理加工,呜嘟扩增了音域,走上了舞台,并多次随国家级艺术团出访演奏。呜嘟以其音色圆润浑厚,享誉海内外。
如今,呜嘟已被列入首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演奏之外,亦广泛得到文博、收藏、旅游爱好者的青睐,成为最具湖北特色的古代乐器和艺术藏品之一。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稀有的艺术奇葩——提琴戏
下一篇:
穿越时空的乐器——盆鼓
击鼓而战、击鼓而歌、击鼓而舞,这是鄂南文化艺术领域的一枝奇葩——盆鼓。虽饱经沧桑,却历久弥新。 “盆鼓”,又称“...
“干完活,歇歇火,拍拍打打呀咿子哟。我拍你,你拍我,拍走辛苦就快活。拍拍打打真高兴,叫声伙计涨点劲。涨劲拍得事事顺,...
三千年的历史,恍如一瞬。那吴楚交兵的声声战鼓,依然回响在人们的心头。走近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鼓,我们可以聆听...
一个稀有文化物种,在光怪陆离的现代艺林,奇特地芬芳着,这就是咸宁崇阳提琴戏! 在我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提琴戏,...
约2000年前,一个咸宁嘉鱼的牧童,用脚下的泥土,捏成世界上第一个泥哨子,这就是被称之为“天籁之音”呜嘟的前身。 说...
12月6日,记者从省文化厅获悉,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活动将于12月19日在北京开幕。省豫剧二团的豫剧《程婴救...
近日,上海沪剧院传出消息,经典沪剧《雷雨》将代表上海戏曲院团,于明年1月8日、9日与全国各地区18台剧目一起参加由国家文化...
早在1959年,作为陇剧开山之作的《枫洛池》进京向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一经亮相火爆异常,连演20多场,并两次走进中南海怀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