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而战、击鼓而歌、击鼓而舞,这是鄂南文化艺术领域的一枝奇葩——盆鼓。虽饱经沧桑,却历久弥新。
“盆鼓”,又称“脚盆鼓”,因其形状如盆而得名。广泛流行于咸宁赤壁、嘉鱼、崇阳、通城一带的乡村。据史料记载,在远古的商、周时代,先民们击木、击盆、击鼓而歌,形成了脚盆鼓的雏形。旧时有“一丁一鼓”的习俗,即不论谁家喜添贵子,乡亲们就要赠送盆鼓以志庆贺。
相传三国赤壁之战时,盆鼓在孙刘联军中还发挥过不小的作用。据《三国志》引《吴录》载:因曹军南下,赤壁一带“山薮宿恶,皆化为善,义出作兵”,这些山民扎竹排,蒙盆鼓,参加周瑜破曹之大战。 《江表传》亦称:这些土居人往往“五六千家相结作宗伍”。乌林烈火腾空之时,江南千百万羡民架竹排,击盆鼓参战,一时“雷鼓大进,北军大坏”。
赤壁大战之后,脚盆鼓就成为赤壁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发展出“栽田鼓”、“挖地鼓”、“节庆鼓”、“坐丧鼓”等分支鼓种。
现在,脚盆鼓作为咸宁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已入选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国家级“非遗”。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黄土捏出的天赖——呜嘟
下一篇:
拨动历史的脉搏——拍打舞
击鼓而战、击鼓而歌、击鼓而舞,这是鄂南文化艺术领域的一枝奇葩——盆鼓。虽饱经沧桑,却历久弥新。 “盆鼓”,又称“...
“干完活,歇歇火,拍拍打打呀咿子哟。我拍你,你拍我,拍走辛苦就快活。拍拍打打真高兴,叫声伙计涨点劲。涨劲拍得事事顺,...
三千年的历史,恍如一瞬。那吴楚交兵的声声战鼓,依然回响在人们的心头。走近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鼓,我们可以聆听...
一个稀有文化物种,在光怪陆离的现代艺林,奇特地芬芳着,这就是咸宁崇阳提琴戏! 在我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提琴戏,...
约2000年前,一个咸宁嘉鱼的牧童,用脚下的泥土,捏成世界上第一个泥哨子,这就是被称之为“天籁之音”呜嘟的前身。 说...
12月6日,记者从省文化厅获悉,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活动将于12月19日在北京开幕。省豫剧二团的豫剧《程婴救...
近日,上海沪剧院传出消息,经典沪剧《雷雨》将代表上海戏曲院团,于明年1月8日、9日与全国各地区18台剧目一起参加由国家文化...
早在1959年,作为陇剧开山之作的《枫洛池》进京向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一经亮相火爆异常,连演20多场,并两次走进中南海怀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