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化 >> 地方戏曲 >> 正文

曲苑奇葩通山小调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08-03-23 08:38

  通山位于鄂东南边陲、吴楚文化交汇处,由于地域独特,造就了当地丰富多姿的民间文化。在这块广阔的文化原野上,通山民歌成为其中一片翠绿夺目的森林,而那些广大山民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创造出的通山小调,则是大森林间悠然绽放、芳香四溢的奇葩。
  通山小调,又称小曲,始于明清时期。早期多为沿门卖唱,常为一人敲碟子演唱,一人用二胡伴奏,是逃荒要饭的手段。后来,一些艺人逐步转向茶馆、酒楼进行演唱,并以此开展自娱自乐活动。再后来,转变成一种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
  通山小调的曲目有100多个,所歌唱的题材十分广泛,从重大政治、社会事件至日常生活、风土民俗、世态人情、婚姻情爱等,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就连对旧时代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奴役的苦难生活也有广泛的反映,如《封建制度作了恶》、《长工苦》等。在大革命时期,通山苏区群众还借用小调宣传革命思想,如《送郎当红军》、《红军真英勇》等。
  小调表现感情细腻曲折,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有抒情言志的,有轻松愉快的,有低沉哀怨的,也有叙述性很强的。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小调分为抒情歌、诙谐歌、儿歌和风俗歌四类。如小调《好朵鲜艳花》:
  好朵鲜艳花/有朝一日落在我的家/不出门/守住她/每日烧香奉茶
  这是一支抒情的曲目,唱词内容融景生情,清新自然,咏物有神,听众听来格外亲切,并具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通山小调是以唱为主的说唱艺术,多数属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唱小调多用轻声。为适应多段词的需要,其曲调则概括、凝炼地表达某种情绪(或柔美、或哀怨、或欢快),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旋律线丰富多变,表现力强。歌词结构一般是七言,其曲体多为四句型结构,即民间所说的“四句头”。首句是全曲的陈述句,具有开启并确定音乐的基本情绪、形象的作用;第二句是对首句的回应,起着巩固、强化的作用;第三句常常引入新意境,以便有意地造成对比、反差的效果,从而使音乐获得一种新动力;第四句是前三句的总结,起到收拢、结束的效果。
  通山小调常以四季、五更、十绣、十想、十叹、十二时辰、十二月等多段词,来歌唱某一中心内容。最能体现这种叙咏特征的是“五更”、“四季”、“十二月”等时序体,多侧面、较细致地陈述内容。其中“十二月体”以“月”为分节单位,将一件事、物分十二个段落作完整的描述。如《十二月花名》便采取问答式从正月直唱到十二月,既传授了自然知识,又反映了欢快活泼的情趣。“五更体”则以每晚“更点”为分节单位,用五个段落逐一抒情叙事。“四季体”运用春夏秋冬之序,唱尽了山川河湖、风花雪月、儿女情长。“五更”、“四季”、“十二月”为体的通山小调,都是经过千百次传唱实践的反复加工锤炼而保留下来的,所以,它们的唱词文质并茂,歌腔流畅动听,不仅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而且蕴含着宝贵的认识审美价值。
  通山小调,由于受时代的局限,不少唱词既雅俗同在,又良莠共存,有的比较粗俗,甚至是封建糟粕。但瑕不掩瑜,它以自己鲜明的特征融汇千百年吴楚地域文化的优良传统,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充满乡音乡情的通山小调,如今有了新发展,由一人演唱发展到多人演唱,边唱边舞,气氛更为活泼,成为深受山区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廖双河)


作者:liuhuafang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唱支山歌表情怀
下一篇: 乡 戏 (下)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