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制建设四赢工程
多年来,咸安区横沟桥镇历届党委政府曾多方寻求水源,筹划引水工程,但由于资金困难,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
2005年2月25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指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在金融、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水利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有了政策的支持,横沟镇党委政府经过认真论证,去年提出从位于阳新县境内的王英水库引水进镇的构想。工程总投资1522万元:王英水库投资400万元,修建从阳武干渠至五一水库的引水闸、渠工程;镇里投资100万,对五一水库进行整修加固;政府与民营业主范华山签约,出让50年供水市场经营权;范华山投资1000万元,兴建思源水厂,并完成镇区管网安装改造。目前,工程主体部分已经完工,并在2006年11月8日初步供水,整个工程将于今年3月全部完成。据悉,我省由民营独资建万吨以上的水厂,横沟还是第一家。
水厂的建设,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横沟缺水问题,城镇居民和附近村民受益自不用说,民营业主范华山给笔者算了一笔账:该厂水处理费、折旧费和管理费等每吨成本合计不超过1元。按照政府核准的自来水价格每吨1.4元计算,每吨水盈利0.4元。按近期日供水2万吨计算,一年即可获利282万。
王英水库也有回报,水库卖水每吨0.2元,按照近期日供水量2万吨计算,一年可获利146万。
政府则是花小钱办大事。引进民资,只花了100万就解决了这个困扰横沟多年的旧疴,此外政府每年可收取100多万的排污费,用于镇区生活污水处理和改善公共设施。
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借鉴意义
用水问题和人民群众利益关系重大,虽然引进了民营机制,但横沟桥镇党委、政府在工程建设中始终发挥了主导作用。书记兼镇长程传利一直将这个项目抓在手上,镇里派出专班专人负责项目规划论证、工程协调等事务,同时认真履行相关管理责任:对五一水库进行整险加固,对库区道路进行硬化,确保水库发挥农田灌溉和饮水水源的双功能;对民营水厂通过合同约定,每吨水上缴政府0.1元排污费,由政府负责镇区污水的处理排放等公共设施建设;水价必须由物价部门制定,水厂没有定价权,进户材料费由物价部门核定,在水厂正式运营后,还对水质进行严格监测。
当前基层政府,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普遍资金比较困难,但新农村建设中有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金钱,这就对基层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横沟桥镇建设饮水工程的方式,为基层政府搞好基建开辟了一个新途径:引进民营资本,参与基层设施建设,让利于商,减负于政府,造福于人民。
引入民资搞基建,无疑是利国利民的好措施。但是,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值得注意:一是基建工程,一般来说应该是政府做主导,如果民资参与,政府的主导地位应当如何保证。如何在民资的投资主体地位和政府的政策主导地位之间,找到一个既能保证企业利益,又能保证政府主导地位的平衡点,是需要基层干部认真思考的问题。二是民资参与后,势必要追求它的经济利益,但基建工程的性质又需要人民得到最大利益,如何在保证人民群众利益的前提下,让企业得到最大利益,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三是民资参与,应该参与到什么程度?民资的获利和其投入必须成比例,投入少获利多,就让人钻了空子,投入多获利少,别人又不干,因此需要坚持多投入多获利的办法来引进民资。四是基建工程往往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在引进民资之后,政府需要对其进行监督,保证质量和安全。(陈 鹏)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决策失误者当追究责任
下一篇:
农村养老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