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就像爬陡坡,初一打基础要稳,初二遇难点要闯,初三迎冲刺要拼,稍不留神就可能掉队。”9月下旬,市温泉中学门口,数学教师苏志波的话让送学家长频频点头。随着新学期学科增多、难度上升,“帮孩子爬好初中坡”成了不少家庭的心事。
9月24日至26日,记者走访多所初中,对话一线教师与心理专家,为学子搭建平稳进阶“阶梯”。
制定学习计划:分科施策破短板
“语文学习无捷径,积累从初一抓起。”通山县实验初中语文课堂上,孔首珍拿着学生的读书笔记点评,讲台旁展示板贴满初一(3)班“每日素材卡”。“小明写中秋赏月‘月光洒院,月饼很甜’,用词真实但缺细节,可加上桂花香、月光影子。”她俯身讲解,用红笔圈画修改。
孔首珍说,初中作文最怕“无米下锅”,她要求学生每天花20分钟阅读散文或时事,每周写3篇素材卡,内容可涉生活、风景或感悟,“到了初三,这些积累就是作文‘宝库’,写议论文有论据,记叙文有细节。”
同期,温泉中学教师办公室里,苏志波正为初二学生小林梳理几何题思路。“已知AB平行CD,先想同位角相等,再结合角1等于角2推三角形全等。”他画图演示,小林频频点头。
针对数学“爬坡点”,苏志波有明确规划:初一抓计算,每天10道基础题保准确率;初二攻几何、函数,每周2次专题训练,教学生“逆向推导”找思路;初三用真题梳理高频考点,避免盲目刷题。在他的辅导下,小林的数学从班级中游升至前10名,“现在看几何题不慌了,知道怎么找突破口。”
调整学习方法:抓课堂善管时间
“上课走神10分钟,课后补1小时!”咸宁高新实验外国语学校教室内,黄琼拿着作业反馈表,与初二学生小馨交流。此前,小馨熬夜刷题致上课犯困,作业错误率飙升。
“易错字词反复错,根源是课堂效率低。”黄琼翻开小馨作业本,推荐“当堂清”策略:“上课紧跟老师,重点圈画、疑问记‘疑问区’,下课先解疑再写作业,避免无效返工。”两周后,小馨错误率下降,她说:“现在听课有方法,不用熬夜了。”
针对时间管理难题,黄琼在班推行“任务分类法”。她办公桌上的“作业反馈本”,标注“紧急重要”“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三类任务。“周一数学作业是‘紧急重要’,优先完成;英语背诵‘重要不紧急’,可后续安排;帮借笔记‘紧急不重要’,忙完主线再处理。”她介绍道。
去年,学生小琪曾因熬夜赶作业、上课分神。用“任务分类法”后,她每天列清单按优先级排序,“现在晚上10点前完成作业,还能花15分钟预习,带着问题听课效率高。”黄琼还组织“时间规划分享会”,让学生交流“番茄工作法”“清单法”等经验并表示,“适合自己的才是好方法。”
调整身心状态:稳节奏缓焦虑
“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灵悉心理工作室里,张小可指导初三学生小妍做腹式呼吸。此前小妍模拟考跌落20名,焦虑失眠,甚至不想上学。
“学业压力像爬坡重力,越往上越易慌。”张小可轻拍小妍手背,“跑步68转/分钟步频最稳,学习也要找节奏,别因一次波动乱步伐。”她还让小妍画“情绪温度计”,低于5分就听音乐、散步放松。
张小可常进校园开展“心态调整工作坊”活动。在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30余名初三学生写下“担心事”:“怕中考考不好”“考试紧张脑子空白”……她随机抽卡解析:“爸妈更在意努力,中考前发现问题仍可补救,别想‘考不好’,多思‘现在能做啥’。”
学生小宇课后说:“原来大家都焦虑,张老师说‘专注当下’,以后我先做好每天该做的。”张小可还建议写“成功日记”,记录“弄懂物理题”“按时完成作业”等小事,“微小进步积累能建立自信,帮学生摆脱‘我不行’的负面暗示。”
“初中‘爬坡期’是‘成长梯’,考验学习能力更磨炼心态。”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整合名师与心理资源,通过课堂指导、家长课堂等,帮更多初中生掌科学方法、调身心状态,让每个孩子在爬坡中成长,看见更好的自己。
咸宁日报记者 朱亚平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假期归来,“心”桥飞架:一场爱与智慧的双向奔赴
下一篇:
小学阶段,如何起好步
今年的我已经步入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在记忆的长河里,流淌着很多如春日般温暖的回忆。其中,她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一直留在我...
■王晓娟(咸安)今年的我已经步入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在记忆的长河里,流淌着很多如春日般温暖的回忆。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焦姣、通讯员余茹报道:昨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今年秋季学期寒假放假时间已确定,全市中小学...
从事教育工作8年来, 2800多个与孩子相处的日夜,让我深刻领悟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三尺讲台就是教师的舞台,他们奉献着自...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性格开朗,敢于表现,受老师同学的喜爱。
“我家孩子上课不爱举手发言怎么办?市心理咨询师张小可说,孩子存在个体差异,孩子性格不同,上课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也自然...
连日来,竹山县上庸镇九华教学点58岁的教师周克文,带着闲置10余年的“小黑板”,每天穿梭在九华、大泉山两村之间,为该教学...
21年, 7000多个日日夜夜,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梁媛,用心、用情书写了一名一线教师的执着。
2006年,正值豆蔻年华的梅婷,手捧红彤彤的中南民族大学本科毕业证,回到家乡通山,成为一名小学教师。
很多家长都会抱怨,说自己家里的孩子上课爱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