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炙烤着崇阳县沙坪镇的田野,乡间小路蒸腾着热浪。沙坪镇中心小学教师吴辉跨上半旧的摩托车,车把上挂着的帆布包里,装着备课笔记与家访日志。26年里,37本日志写满暖心故事;“三级教研”“精准滴灌”的方法,她见证着学生拔节生长。
育人育心:在每处褶皱播撒阳光
“教育是于心灵褶皱处播种。”吴辉育人笔记扉页的字迹已泛白。在她看来,育人的关键是找到照进心灵的光。
学生小琪家的灶台挨着书桌,油烟味里的书桌,让吴辉读懂了女孩眉间的轻愁。
“双线暖心工程”随即启动。线上,吴辉每周与小琪在外地务工的父亲视频,举着小琪娟秀的作业说:“您一句鼓励,抵过我十次表扬”;线下,她成了“校园妈妈”,课间用糖果奖励小琪的勇敢发言,放学后留出专属辅导时间。父亲节那天,小琪递出的贺卡上,“爸爸,我考了全班第三”——那是孩子第一次主动向父亲报喜。
学生小铭的转变,藏在一把伞的故事里。这个成绩中上的男孩突然频繁“生病”,吴辉冒雨家访,在孩子日记里读到:“每天看着同学妈妈送伞,我的伞总是爷爷的旧伞……”原来,父母离异后,他渴望随母亲生活却遭祖辈反对。
细雨蒙蒙的傍晚,吴辉骑着摩托车再次登门。方桌旁,祖孙三代围坐,她轻声念出小铭的日记,祖母的眼泪落了下来。即将转学的日子里,吴辉在课堂上多给小铭展示机会,课间拉着他一起打篮球。转学前,小铭将一张全优成绩单塞进吴辉手中:“老师,我学会给自己打伞了。”
二十六载,吴辉心得渐明:教育是“精准滴灌”,课堂改革盯节奏,教学研究围问题,育人要往心灵褶皱处播光——播在乡村实际里,播进孩子需求中。
教学研究:使每次教学都有收获
“小皓又在课堂上怪叫了,真是拿他没办法!”“孩子像艘聪明的无舵船,不是故意捣乱,是基础弱找不到方向。”在年级教研会上,年轻教师柳碧娥正为班里那个坐不住的身影发愁,吴辉的话一语中的。
作为学校教研骨干,吴辉构建的“三级教研”网络正发挥实效:学科组内,他们紧盯学生课堂表现研磨“学情”;教研站里,她与年轻教师围着“如何让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专注”打磨方法;全镇资源联动时,吴辉找来儿童心理学资料,为“学习叛逆期”开出药方。
最终,吴辉提出“退阶重构”策略:把作业难度降三级,从“会写一个字”开始建立信心,三次轻叩桌面是提醒,五次眼神肯定是奖励;柳碧娥设计“限时闯关”游戏,用五分钟计算小挑战训练专注力;班级“友谊小船”活动中,同学们拉着小皓组队做题。三个月里,四次专项辅导、八次课间谈心、每周两次电话沟通,吴辉的家访日志写满了跟踪记录。
在吴辉和年轻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期末考场上,当小皓工整写下所有解题步骤时,柳碧娥感慨道:“协同教研就像拼图,我们各执一块,终见完整图画。”
如今的小皓,不仅成绩跃升,更成了班级活动策划小能手。吴辉说:“教学研究不是写论文,而是用对方法帮孩子走出困境。”
课堂改革:让每颗星星闪闪发亮
作业本上,评语“字真稳当!”旁画着笑脸,难题边写着“试试画图?”的温柔提示。“作业本是对话的桥。”吴辉常说,改革起点是让每个孩子被看见。
学生小洋曾是沉默的“种子”,作业本空白,课堂总趴着。三次家访后吴辉得知:父母务工,与奶奶相依的他,用“不在乎”藏起孤独。
再登门,吴辉握着老人的手报喜:“小洋擦窗台、端热水,多懂事!”老人眼睛亮了。次日,班级评比栏多了颗“善行星”。吴辉轻抚小洋:“把细心用在学习上多好!”
那天起,小洋成了早到整理书桌的人,字迹渐渐工整,数学课上,手像新苗般怯怯举起。期末,数学从32分升至78分。更重要的是,缩在角落的“小刺头”,背挺得笔直,眼里有了光。
“改革不是改形式,是改眼光。”吴辉的“情境唤醒法”,以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为起点。她的课堂没有“差生”,只有“暂未发光的星”。
如今,家访日志仍在增厚。被她温暖过的孩子,有的成了教师,有的成了建设者,像沙坪春苗,带着她的教育温度,舒展生长。
咸宁日报记者 朱亚平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点亮心灯 栽培桃李 —— 记赤壁市第一初级中学教师孙敏锐
下一篇:
教学无悔躬耕者 ——记崇阳县大集附小教师廖金义
位于昭觉县城城郊的集中安置点南坪社区,这里安置了来自周边深度贫困地区28个乡镇的近5000名彝族群众(8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
咸安区图书馆馆长廖磊介绍,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有责任、有义务为每一位读者提供平等优质的服务,将为特殊儿...
陈晓明(市直)我家的书房有一个宽大的落地玻璃窗,我的书桌正对着窗户,窗户就是我的眼晴。轻雾早已散尽,十六潭公园的湖水...
即将走向天命之年的我常常想, 50年是人生中很长的一段时间,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我家书房从无到有,从一个纸箱...
2月10日下午,笔架山街的一栋老房子里,一位老人正伏案阅读。
咸宁网讯(通讯员陈强甘茗)良好的作业习惯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让学生受用...
有人说:教育就是种花,把花种在地上,得一季芬芳。
这些“不实用”的作业,恰是教育最动人的注脚——当我们愿意放下“立竿见影”的焦虑,关注学生的生命历程,倾听那些幼稚的、...
●张勇秋雨打湿九月的心绪沉甸甸的日子被校园的铃声唤醒琅琅的书声成为节日里最欣慰的韵脚和鸟鸣太多太多的诗和歌点燃更多的...
在上个学期的毕业统考中,廖春华任教的六年级语文总分荣膺全市乡镇小学第一名。原来廖春华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字形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