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踏着金秋的脚步,走进书香的校园。记者看到了那些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扎根基层教育的园丁们,他们把知识和真爱献给可爱的孩子,把青春和真情献给基层教育。他们的品德朴实无华,他们的精神值得弘扬。于是,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优秀教师,深入报道。今天,以《蔡夕群:恰似一朵山茶花》、《李先金:宛如一头老黄牛》为题刊发报道咸安区浮山办事处双泉小学年轻女教师蔡夕群、咸安区汀泗桥镇小学老教师李先金扎根基层一线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以飨广大读者。
“我从小就梦想长大后做一名人民教师……”9月28日,记者在咸安区浮山办事处双泉小学采访时,该校一名女教师欣然流露出这样的心声。
她,叫蔡夕群,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荣获“咸安区2017年度优秀教师”。上世纪70年代中期出生于该区汀泗桥镇洪口村。1999年从咸宁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先后在该区浮山办事处白鹤中学、双泉小学任教,现任双泉小学教务主任、一(1)班数学教师和班主任。弹子间,蔡夕群在基层一线教育耕耘了18个春秋。18年来,她的足迹虽然平凡,但也不时闪烁出“耀眼的火花”。
一片“冰心” 扑在“玉壶”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蔡夕群毕业时分配任教的学校是该区浮山办事处(原龙潭乡)白鹤中学。该校是一所离城较远的农村寄宿中学。出门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然而,蔡夕群却无怨言。她来校报道后,很快投入工作,常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以校为家。按照教育部门相关规定,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定年限,可以申请调进城里学校任教或调到城郊学校任教。但是,蔡夕群一想到眼前这些天真可爱农村孩子,一想到一个个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心里便产生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在困扰着自己。于是,往往有好心人提醒她申请调离时。她总是微笑着说:“谢谢关心,我觉得这里教书挺好的”。就这样,蔡夕群18年来始终扎根在农村教苑里。正如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吟:“一片冰心在玉壶。”
学习“充电” 提高水平
为做好教学工作,适应教育教学形势变化。蔡夕群首先学习省、市、区、处教育部门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学习《中小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人为本、爱岗敬业”的师德理念;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文明施教”等各类讨论活动,以此改造自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蔡夕群积极钻研教学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翻阅《中学数学》、《中学教研论坛》等业务书籍。采取“挑灯”夜学、上网查询学、向老师同事请教学、走出去求学。并开展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撰写教学论文,参与学校开展的交流、讨论、教学设计等。
一位学生家高兴地长说:“蔡老师人好、水平好,把孩子交给她,我们一百个放心!”
视生为子 真情关爱
蔡夕群常说“作为教师,就应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耐心管教,循循善诱。”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作为农村寄宿学校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从早晨六点到晚上九、十点,工作琐细而繁重。尤其是现在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事无巨细,点点滴滴都得操心。为此,蔡夕群针对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多、离异多,留守学生基本都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或寄养在亲戚家等情况,积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2007年10月,白鹤中学学生周雪(化名),父母离异,她只好寄养在亲戚家。但由于没人细心照顾,周雪生活无规律,经常饱一餐,饿一餐,导致患上了胃病。一天上晚自习时,周雪胃病发作,疼痛难忍。蔡夕群发现后,立即将她送到医院诊治,并为她交上医疗费。经过诊治,周雪的病逐渐好转,疼痛逐渐消失。
“老师,谢谢您,您真像我妈妈……”周雪感动得哭了起来。
今年,双泉小学一(1)班学生陈进(化名)父母长年在外务工,他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由于隔代教育,爷孙之间交流少、话语少,导致陈进性格变得孤僻寡言,学习不用心,成绩差。对此,蔡夕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并细心开导他。最终,“焐热”了陈进,学习逐渐认真起来,成绩日渐见好。
采访结束时,记者回头望去,仿佛看见蔡夕群站在那春天里“绽放”,恰似山野中的一朵山茶花,淳朴、艳丽。(图/文 记者 葛建伟)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李先金:宛如一头老黄牛
下一篇:
陈连英:把知识和真爱献给乡村孩子
易秋生,在咸安区教育界可是个响亮的名字。他今年51岁,咸宁高中高三B7、B9班地理老师。上世纪60年代中期出生于湖北省黄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