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今年7月是第十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本期“学习”版刊发的《领导干部要以廉为荣》一文文章虽短,但却条理清晰地从“廉政能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廉政能提高党的威信,树立正气”“廉政能凝聚人心”“廉政能调动积极性,推动政令畅通”等四方面将廉政的益处表达得非常充分。
“廉者,政之本也。”这是一条垂训后世的经验之谈,讲的是为政清廉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性。“政者,正也。”“官因廉而正。”这是儒学鼻祖孔子的基本观点。意思是说,执政者,自身要“正”。只有廉,才能做到“正”。“正”体现出一种价值观,含有“心正”、“言正”和“身正”之意。它既是一杆秤,又是一把尺,你在百姓中的分量,就是通过这杆秤、这把尺量出来的。
在当今,领导干部要掌好权、执好政,仍然要“廉”字当先,以廉为荣,树立和保持自身的良好形象。领导干部廉政与否,折射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体现出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首先,廉政能树立党的良好形象。
一个政党形象如何,固然与其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分不开,但也与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密切相关。实际上,人民群众是从身边的领导干部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来认识和评价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做到秉公用权,清正廉洁,党的形象就好。如果贪图享受,甚至腐化堕落,就会极大地损害党的形象。因此,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牢固树立权力就是服务的观点,不断增强公仆意识,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光明磊落、胸襟坦荡的良好品德,立好为官之始,守好为官之终。着力树立公正清廉,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行动作廉政的表率,为党增光添彩。
其次,廉政能提高党的威信,树立正气。
领导干部的威信从哪里来,不是靠权力,并不是有权就有威,而是靠廉政、勤政,靠自身的清廉形象。“公生明,廉生威。”领导干部廉政与否,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领导干部能否树立威信的关键所在。领导干部只有廉洁,洁心、洁身、洁行,养成克己奉公、正直无私的浩然正气,保持高风亮节,不被金钱所惑,不被美色所迷,不被人情所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注重人格风范,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良好形象增强自身的影响力、亲和力和感召力。
第三,廉政能凝聚人心。
现实中,有些领导总是埋怨群众素质不高,爱挑毛病,人心聚不到一块儿。其实,真正原因往往并不在群众,而在一些领导者自身。有些领导一朝权在手,便把私来谋,根本不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然而,群众心里有杆秤,孰轻孰重、谁廉谁贪,他们心中最清楚。看到身边一些领导干部贪得无厌,他们的心能不凉么,其积极性又如何能调动起来呢?
领导要凝聚群众,既难也不难。关键是看能否做到以身作则、廉洁自律。管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腿,管好自己的亲属,管好自己身边的人。能否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大于一切的位置,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这样,就能聚人、聚心、聚力,就不愁心不往一处想,劲儿不往一处使。
第四,廉政能调动积极性,推动政令畅通。
“民不畏吾能,而畏吾廉。”领导干部为政清廉,公道正派,率先垂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种无形的人格影响,更具有执政魅力和信服力,能产生更佳的示范效果。群众会从你身上感受到党的形象和力量,会更加敬慕你。会在榜样的激励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干好工作,自觉地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更好地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的落实。
总之,廉政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廉政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至关重要。领导干部要充分清醒地认识到廉政的重要性,高度自觉地践行廉政,干干净净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让党放心、群众满意。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提倡给作风算效益账
下一篇:
如果反腐成为高难度的技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