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25专题 >> 寻访抗战印迹 传承复兴力量 >> 正文

这里,曾培养600多名抗日骨干—— 抗日烽火中,湖北有个“小延安”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8-28 10:19

汤池训练班创办人雕像 孝感日报记者 张高远 摄

说起延安,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她是中国革命圣地。

但您也许不知道,1937年12月至1938年10月,在湖北应城汤池开办的“汤池训练班”,10个月走出了600余名抗战干部,被誉为湖北“小延安”。

李先念同志曾评价:“汤池是发动鄂豫边区敌后抗日战争的战略支撑点之一,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组成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当年11月,中共中央驻武汉代表董必武同爱国进步人士、国民党湖北省建设厅厅长石瑛协商,决定在应城汤池开办“湖北省农村合作事业指导员训练班”。训练班由爱国人士李范一出面主持,时任中共湖北省工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的陶铸具体领导,以培养农合干部的合法名义培养抗日干部,重新建立、发展鄂中党的组织,动员民众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这就是著名的“汤池训练班”。从1937年12月第一批学员入学,到1938年10月因应城沦陷停办,汤池训练班共办3期,为新四军第五师输送了主力兵员,被誉为鄂中的“抗大”、湖北“小延安”。

汤池训练班为发展鄂中敌后抗战培育革命火种600余人。学员结业后,以农村合作指导员的身份分配到鄂中32个县市秘密恢复和建立党组织。他们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成为抗战的种子,点燃鄂中抗日烽火。

1938年底至1939年4月间,应城抗日游击队进行了3次整编,成为拥有4个支队、2个独立中队,共1000余人的抗日队伍,有力地支持了鄂中抗日游击根据地乃至鄂豫边区和新四军第五师的建设与斗争,成为鄂中抗日的一面旗帜。

今夏,记者来到孝感市应城汤池镇温泉西路30号,这里是汤池训练班旧址,如今是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

1984年6月,为纪念汤池训练班的历史功绩,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训练班旧址建立纪念馆。2015年10月,应城市投入资金,动工新建应城市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建成集纪念馆、纪念碑、烈士墓区为一体的汤池训练班和鄂中革命烈士纪念园,并以2489平方米的多功能展厅,展现汤池训练班和鄂中抗日的革命功绩。

拾阶而上进入纪念馆大门,陶铸、李范一等5名汤池训练班委员会委员的全身铜像伫立在此。再往左边陈列厅走,陈列着多方收集的汤池训练班师生百余幅照片以及大量实物、资料,生动再现革命先辈当年的学习、战斗、生活场景。

“我们将充分发挥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宣教作用,让大家在这里不忘历史、缅怀先烈。同时,继续做好维护和提档升级,助力讲好应城抗战英烈故事,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黄志军说。

孝感日报记者 蒋润涛 黄佐君 通讯员 李梦婷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让抗战烽火照亮复兴征程 —— 88家媒体穿越时空的寻访引发山河共鸣
下一篇: 毛泽东号召学习的理论家、《解放日报》首任总编辑 孝感籍新闻战士杨松:以笔为枪 以墨为弹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