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延安,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她是中国革命圣地。
但您也许不知道,1937年12月至1938年10月,在湖北应城汤池开办的“汤池训练班”,10个月走出了600余名抗战干部,被誉为湖北“小延安”。
李先念同志曾评价:“汤池是发动鄂豫边区敌后抗日战争的战略支撑点之一,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组成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当年11月,中共中央驻武汉代表董必武同爱国进步人士、国民党湖北省建设厅厅长石瑛协商,决定在应城汤池开办“湖北省农村合作事业指导员训练班”。训练班由爱国人士李范一出面主持,时任中共湖北省工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的陶铸具体领导,以培养农合干部的合法名义培养抗日干部,重新建立、发展鄂中党的组织,动员民众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这就是著名的“汤池训练班”。从1937年12月第一批学员入学,到1938年10月因应城沦陷停办,汤池训练班共办3期,为新四军第五师输送了主力兵员,被誉为鄂中的“抗大”、湖北“小延安”。
汤池训练班为发展鄂中敌后抗战培育革命火种600余人。学员结业后,以农村合作指导员的身份分配到鄂中32个县市秘密恢复和建立党组织。他们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成为抗战的种子,点燃鄂中抗日烽火。
1938年底至1939年4月间,应城抗日游击队进行了3次整编,成为拥有4个支队、2个独立中队,共1000余人的抗日队伍,有力地支持了鄂中抗日游击根据地乃至鄂豫边区和新四军第五师的建设与斗争,成为鄂中抗日的一面旗帜。
今夏,记者来到孝感市应城汤池镇温泉西路30号,这里是汤池训练班旧址,如今是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
1984年6月,为纪念汤池训练班的历史功绩,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训练班旧址建立纪念馆。2015年10月,应城市投入资金,动工新建应城市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建成集纪念馆、纪念碑、烈士墓区为一体的汤池训练班和鄂中革命烈士纪念园,并以2489平方米的多功能展厅,展现汤池训练班和鄂中抗日的革命功绩。
拾阶而上进入纪念馆大门,陶铸、李范一等5名汤池训练班委员会委员的全身铜像伫立在此。再往左边陈列厅走,陈列着多方收集的汤池训练班师生百余幅照片以及大量实物、资料,生动再现革命先辈当年的学习、战斗、生活场景。
“我们将充分发挥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宣教作用,让大家在这里不忘历史、缅怀先烈。同时,继续做好维护和提档升级,助力讲好应城抗战英烈故事,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黄志军说。
孝感日报记者 蒋润涛 黄佐君 通讯员 李梦婷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让抗战烽火照亮复兴征程 —— 88家媒体穿越时空的寻访引发山河共鸣
下一篇:
毛泽东号召学习的理论家、《解放日报》首任总编辑 孝感籍新闻战士杨松:以笔为枪 以墨为弹
王艳(温泉)党的历史是一部光辉灿烂的红色史诗,我们翻阅着这部史诗慢慢地长大。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时,辅导员告诉我们,红领...
《1937,延安对话》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该书由美国亚洲问题研究专家奔赴延安采访红军领袖的珍贵文字记录及大量照片...
《1937,延安对话》这部尘封近百年的珍贵史料是美国作者托马斯·亚瑟·毕森一行在卢沟桥事变前夕,秘密奔赴延安采访毛泽东、...
1945年,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机场交谈。黄炎培著述有好几种,其中《延安归来》一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回答了10个重要...
大历史与小细节互照互映,政治与文学互渗互喻,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面相,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革命历史画卷。
央视网消息:陕西是一片红色沃土,全省107个县(市、区)当中,老区占了66个,它们分属于黄土高原上的陕甘宁革命老区和秦巴山...
苹果已经成为延安革命老区的新名片,呈现出“一业兴带来百业旺”的发展新格局。
延安美术在民族化和大众化方面的成功探索,为解决困扰中国美术“古今中西”如何选择的难题,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探索出一条...
唯有以协商合作化解分歧、以和平共处取代冲突,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1938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