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25专题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正文

记者手记丨一份尘封的历史档案,一段不能湮没的抗战诗篇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08-27 15:42

新华社伦敦8月26日电 记者手记|一份尘封的历史档案,一段不能湮没的抗战诗篇

新华社记者吴黎明 郑博非 袁亮

位于英国曼彻斯特市中心的人民历史博物馆名气并不大,记者却在这里有了一份意外收获——一份尘封多年的历史档案,见证了80多年前中外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

这是8月21日在位于英国曼彻斯特市的人民历史博物馆拍摄的由曾参加东江纵队的新华社伦敦分社首任社长黄作梅主笔编撰的《东江纵队与盟军》。(新华社记者吴黎明摄)

这是一本普通信纸大小、纸张泛黄发黑的笔记,封面用红字写着《东江纵队与盟军》。这份档案未经装订,只用别针夹着,页边已脆化。

小心翼翼地翻开档案,纸张似乎会一碰即碎。黄作梅这个名字反复出现,他是这份历史档案的主要编撰者。

黄作梅作为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国际工作小组组长,因在营救盟军战俘、情报互通等方面的突出贡献于1947年被英王乔治六世授勋,他借此机会来伦敦创立了新华社伦敦分社。近几个月来我们一直在寻找黄作梅在英国的足迹。

几个月的苦苦找寻,一直毫无线索。就在几乎要放弃之际,记者在英国国家档案馆外馆藏品系统中发现一条模糊线索:一份归档于“人物杂项文件”下的条目,虽未标明是否与黄作梅相关,但检索关键词“Raymond Wong”(黄作梅的英文名)赫然在列。

这是8月21日在位于英国曼彻斯特市的人民历史博物馆拍摄的由曾参加东江纵队的新华社伦敦分社首任社长黄作梅主笔编撰的东江纵队援救盟军人员的档案资料。(新华社记者吴黎明摄)

抱着一线希望,日前记者一行驱车四个多小时赶赴位于曼彻斯特市中心的人民历史博物馆。前面提到的历史文献填补了关于黄作梅及中英在二战中并肩战斗的一段空白。博物馆馆员解释说,20世纪90年代,英国共产党曾持有的大量档案资料存入人民历史博物馆。据馆员回忆,自其2011年任职以来,仅两至三人曾预约查阅这本册子。

这份堪称“东江纵队实录”的史料,其内容之全让我们惊叹不已。这份档案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详细记录了中共领导下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如何与盟军协作,营救被俘盟军人员、开展武装斗争、秘密传递情报等,包括官方记录、感谢信和回忆文章等。

1944年2月,美军第14航空队飞行员唐纳德·克尔的战机在香港上空与日机激战时被击中,他被东江纵队游击队员救起,这一过程被记录在这份档案中。“有两个孩子照顾他多日,直至他能够安全地从山路被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点。克尔中尉和游击队员们在一起,直至伤口痊愈……”档案中还附有克尔的感谢信。

档案中包括一位名为F·P·富兰克林的战俘写的回忆文章:“我仍清晰记得那一天,一名美国飞行员在战斗中被日军击落后,从高空跳伞……我们深知日本人的残暴,本能地为他祈祷。然而,当那个身影消失在山岭另一侧时,我们完全没想到——迎接他的并不是敌人,而是朋友。那是中国游击队员——他们把这名美国盟友从死亡边缘救了下来。”

图为8月21日,在位于英国曼彻斯特市的人民历史博物馆,新华社记者拍摄由黄作梅主笔编撰的《东江纵队与盟军》。(新华社记者郑博非摄)

档案文件中还记录了东江纵队与盟军方面开展的情报合作。时任美军第14航空队司令陈纳德在电报中称“若无东江纵队的全力协助,这场战争的结局恐难以实现。”

黄作梅本人还撰写了长文,回顾东江纵队与盟军多方面的合作情况。据他回忆,1942年东江纵队与英方正式合作,从此双方在携手抗日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仅营救盟军人员就有80余人。

“亲爱的黄先生:我没有足够的中文水平来完整表达我和我的战友们对你们工作的感激之情,但我仍要尽力说几句。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和你的同志们给予我们的帮助。我不仅感谢你们为我个人所做的一切,更对你们在中国抗击日本侵略、消除其影响的真诚努力致以崇高敬意。”这是美国海军预备役中尉马修·J·科尔宾写给黄作梅的信。  

图为黄作梅像。新华社发

得知新发现这些历史资料,黄作梅之子黄伟建很是惊喜。他在电话里说,多年来他一直寻访父亲的足迹与文字,从来不知,更没有看到过他父亲亲手完成并留在人间的作品原件,如今终于得偿所愿。

通话后,黄伟建用微信给记者发来一段文字:“非常感谢你们发现并找到了我父亲80年前所撰写的有关东江纵队与盟军合作、在香港营救国际友人的历史档案。它充实了当年东纵在港营救国际友人工作的具体内容与细节,使东纵历史研究得以更加完善,同时也使我对父亲的了解与感受更加深刻、真实与温暖……”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石嘉植:威震敌胆的抗日英雄
下一篇: 这座城市,因不屈而被铭记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