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25专题 >> 聚焦2025湖北两会 >> 两会声音 >> 正文

【从报告热词看支点新气象】护碧水 共绘美丽湖北新画卷

来源:湖北日报 时间:2025-01-17 09:37

长江武汉段水清岸美、景色迤逦。(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成龙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上走在前列,努力绘就美丽湖北新画卷。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建立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基础上的‘绿色增长’。”与会代表委员一致表示,要鼓足干劲、久久为功,以创新的思维、用改革的办法、靠务实的作风,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贡献力量。

新工程

实施节能降碳改造、绿色技术推广等十大绿色转型工程

紧紧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省人大代表王兵

“‘绿色增长’,对我们开展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1月16日,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后,省人大代表、鹤峰县县长王兵深受启发。

王兵说,鹤峰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探索开展以乡镇尺度为单元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工作,量化生态资源价值,因地制宜发展茶叶、箬叶、中药材、清洁能源等绿色生态产业,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9.45%,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

“10大绿色转型工程,让我们开展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在箬竹综合开发利用方面,我们正全力建设集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以竹代塑’产业园。”王兵表示,鹤峰县将紧紧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一方面聚焦生态产品交易、绿色金融创新等方面展开探索,进一步优化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机制;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新目标

建设全国碳市场中心和碳金融中心

建设全国碳市场中心和碳金融中心,是湖北抬升发展标杆、提升发展能级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久久为功的坚定目标。

——省人大代表曾鑫

“建设全国碳市场中心和碳金融中心,是湖北抬升发展标杆、提升发展能级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久久为功的坚定目标。”省人大代表,湖北宏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鑫说,2024年,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的中碳登支撑全国碳市场实现碳排放配额年成交量1.89亿吨,年成交额181.14亿元,市场主要指标创历史新高,居全球主要碳市场前列。去年,在全国试点碳市场中,湖北碳市场的交易总额率先突破百亿元,成交量占全国四成以上。湖北成为全国碳市场名副其实的“碳资产大脑”。

“政府工作报告对全国碳市场中心和碳金融中心建设的关注,为我们吹响了冲锋号。”曾鑫说,中碳登即将迎来首次扩容,钢铁、水泥、铝冶炼等行业将纳入全国碳市场体系,湖北宏泰集团正着力建设碳市场大数据中心,全力提升承载力影响力。同时,推动碳市场与碳金融、碳产业、碳普惠等相互交融,助力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

新助力

深入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

为“江湖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贡献力量。

——省政协委员李䶮

“我将以政协委员和科研人员‘双重身份’,为‘江湖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贡献力量。”省政协委员、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龙说。

一年来,李龙和同事们开展落实“四水四定”工作相关政策研究,构筑统筹流域区域协调发展的水安全保障体系,编制丹江口库区水质保障实施方案,开展农业节水灌溉相关研究,通过节水减少污染物进入河湖水体。同时,身为政协委员,他聚焦推进长江干支流生境连通性修复、优化水产养殖结构削减面源污染、提升洪湖水环境质量等主题积极建言献策。

李龙说,将重点加强水利工程优化调度相关研究,提升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水平,推进河湖生态保护。

省人大代表、宜昌市猇亭区委书记左晓说,该区全面完成169个入河排口溯源整治,建成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码头,长江待闸船舶污染物实现“应收尽收、应转尽转、应处尽处”。

“目前,正实施猇亭区城乡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三年行动,支持三峡实验室开展磷石膏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攻关。”左晓表示,将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企业低碳发展、产业绿色转型,擦亮“长江哨兵”志愿服务品牌,为长江高水平保护汇聚共治合力。

兼得“青山”与“金山”

湖北日报评论员 付勤

着眼更好促进生态价值实现,加快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一系列部署。

生态产业化就是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在确保生态系统功能不被破坏的基础上,通过生态资源资本化,以产业集聚和联动、优化配置各类资源要素等方式,实现生态资源的增值和保值。产业生态化就是企业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产业发展要求,把主要的产业活动纳入生态循环体系,保证企业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始终处在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守恒的规则之中。

在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上走在前列,湖北肩负重大责任。加快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说到底就是兼得“青山”与“金山”,用绿色不断刷新发展的颜值和气质。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从报告热词看支点新气象】奔万亿 迈向世界知名文旅目的地
下一篇: 明确“身在何处” 笃定“走向何方” ——在“支点建设”中深刻把握湖北发展的方位感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