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十堰市竹山县麻家渡镇总兵安村村民杜小芳开办的“农家乐”十分火爆:竹山县城和十堰城区前来踏青的游客蜂拥而至,一到中午和晚上,就把她的“农家乐”挤得满满的。“累并快乐着!”4月8日中午,杜小芳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道。
今年44岁的杜小芳一家三口人,儿子参军,她和老公在家。前些年,她在县城和十堰城区宾馆当服务员,后在酒店端盘子、做配菜。有时酒店厨师有事请假,她便有机会露一手,颇受顾客好评,这样一来,酒店就让她从配菜转行做厨嫂。
虽然每个月能挣几千元钱,但是和老公分居两地,家里也没人打理。“那时候,钱是挣了些,但夫妻关系也淡了。”杜小芳说。
杜小芳期待回到家乡,但她家住总兵安村大山深处,在家除了种两亩多地,没有其它收入。
机会来了。2014年,当地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杜小芳家和总兵安村部分村民从深山里搬到了总兵安村精准扶贫机制创新片区。一到红花木槿开花时,游客纷至沓来。
“何不利用自家的房屋开办‘农家乐’呢?”看着村里的旅游发展日渐红火,杜小芳打起了开办“农家乐”致富的主意。
可是办“农家乐”需要不少资金,而杜小芳刚刚搬进新房,除了政府补贴之外,她自己还要支付一笔建房款,再加上装修,家里实在拿不出办“农家乐”的钱。
去年8月16日,竹山县农商银行麻家渡支行行长张鑫在“金融扶贫”走访中,得知杜小芳有开办“农家乐”意愿,但缺乏资金。很快,在没有担保、没有抵押的情况下,竹山县农商银行麻家渡支行根据总兵安村委会和麻家渡镇出具的意见,为杜小芳办理了贷款手续。当天下午,5万元贷款打入杜小芳的账户。
“有了资金,就有了底气”,杜小芳和老公立马行动起来,用这笔贷款改造包间、购买餐桌、装修店面。很快,杜小芳的“农家乐”办起来了。游客来村里玩,都爱到她的店里吃她做的农家菜。“像现在旺季每天翻台,忙不过来,只好请人帮忙,一天净收入千把元不成问题。”杜小芳告诉记者,她争取今年底、最迟明年上半年还清贷款。
麻家渡镇镇长汪洋介绍,竹山县实施“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贫困农户”的“六位一体”扶贫开发模式,建立“政策引导、银行参与、农户贷款、政府贴息”金融扶贫新机制,镇里像杜小芳一样有发展潜力的村民很方便就能从金融单位贷到款。贷款根据收入分期还款,一般三年还清,第一年政府贴息100%,第二年政府贴息90%,第三年政府贴息80%。此外,政府还设立了风险基金,提高创业村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如今,麻家渡镇有许多像杜小芳一样的家庭依靠金融扶贫贷款办起了“农家乐”,自己当上了老板。(荆楚行记者 李平)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请给省长带个话:“我家即将住新房”
下一篇:
追记房县尹吉甫镇沈家湾村党支部书记代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