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1专题 >> 咸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专题 >> 正文

创园办节带来新咸宁解析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1-10-29 10:10:00

转型崛起闯新路

  

  潜山淦河,叠彩流韵;金秋鄂南,如诗似画。

  一个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总有其特定的拐点和轨迹。咸宁的崛起就是这样,带着鲜活的绿色基因,伴着转型变轨的时代特征。

  是什么改变了咸宁?一句话,创园办节。

  在转型中崛起

  年近八旬的阮爹爹是个“老温泉”,也是个摄影迷。每天早晨,他背着相机,在城区转悠。

  “温泉现在建设得真漂亮,是个大公园,看不够,拍不尽!”

  的确,咸宁城市的惊人蝶变,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幸莫大焉。

  这一巨变的推手,是咸宁的转型崛起,策动点就是创园办节。

  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新一次抢跑。

  咸宁撤地建市晚,曾经痛失过机遇。在竞相发展、科学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以怎样的方式崛起?在哪里寻找方位?

  创园办节,伴随着与时俱进的思想解放之梯和实践探索之旅。

  2008年底,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一时间,经济衰退,投资趋冷。咸宁是一个依托招商引资、借梯上楼的后发城市,受冲击更大,影响更深。

  市委认识到,压力也是动力,危机也是转机。这正是实现咸宁经济发展方式转轨变型的时候。

  在广集民智的前提下,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举办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的设想。以期通过举办大型国际性的盛会,自我加压,倒逼发展,提升咸宁。

  这一设想很快在实践中得到检验,2009年,咸宁举办了首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节会一炮打响,一鸣惊人。其中“万人同浴温泉”等活动创造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成为国内外火爆耀眼的旅游卖点。节会效益、节后效应大大超出预期。咸宁的知名度、美誉度迅速擢升。客商纷至沓来,大批项目跟进落户。

  首战告捷,去年我市又再接再厉举办了第二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再获极大成功。 

  其中十里河灯等活动,成为大众抹不去的记忆。

  两届节会的举办,引进项目资金400多亿元,建成20多家4星级以上温泉旅游项目和景区,中心城区由一个“乡镇”,变成面积54平方公里的旅游新城,其温泉景区旅馆的规模档次,国内领先,世界罕见。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梦幻之变,将咸宁发展推进了10年甚至20年!

  所以,没有节会,就没有今日咸宁的城市面貌;没有节会,就没有咸宁今日的底气、名气、人气;没有节会,就没有咸宁现在的优良环境和快速发展的氛围和势头。

  咸宁在科学发展中“一步到位”,创造了可喜的“咸宁现象”:不仅城市发生巨变,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连续4年名列前茅。

  咸宁发展,实现了速度和质量的高度统一,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崭新创举,是“又好又快”的成功范式。

  创园办节,激活了咸宁;转型变轨,发展了咸宁。

  在优势中突破

  家住一号桥社区的李女士,每年都要外出旅游,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她每每要拿自己的城市与别的城市品评比较一番。

  “我们不比人家大气,但比人家秀气;没人家洋气,却比人家灵气。”

  咸宁的特质是什么?秀气,灵气;咸宁的优势在哪里?区位、资源。

  咸宁是湖北的南大门,紧邻武汉江夏区,城铁开通后,中心城区距武汉仅20多分钟路程,是武汉“1+8”城市圈核心城市之一,“依武而昌”是重要战略支点。

  咸宁得天独厚、扼南锁北,位处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中轴线,是中部崛起,承接转移的桥头堡。

  市委书记黄楚平说,后发咸宁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必须“站位高,定位准,谋划远”。

  咸宁是资源大市。特别是生态和文化这两大资源,更是发展竞争的“金字招牌”。

  咸宁山青水碧,万物争荣,是天然大氧吧、露天大公园。54.3%的森林覆盖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365天的优良空气指数。温泉、桂花等自然资源闾野可见,“香城”、“泉都”饮誉四方,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人间天堂。

  咸宁更是一座文化富矿。三国赤壁古战场、北伐遗址汀泗桥、华中道教胜地九宫山、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闯王陵,文化名片向阳湖……随着高铁和多条高速公路的开通,港口新城、区域交通枢纽的打造,这些文化名片将更加叫响,身价倍增。

  咸宁人,应该在自己的文化金矿里,找到更多更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山水为衣,文化为魂,近几年,咸宁相继荣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称号。咸宁是与苏州、丽江等并行的五个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之一。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和生态优势,全力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今年10月,已通过国家专家组实地考察评审。

  可以说,创园办节,使咸宁人找到了“国际化”的底气;创园办节,使咸宁人找到敢立潮流、事争一流的自信;是创园办节,为撬动咸宁发展的杠杆找到了最佳支点。

  在统筹中跨越

  家住温泉谷景区的张女士,每天晚上都要到新建成的潜山公园跳舞健身。

  她曾是液压厂的下岗职工,温泉谷景区建成后,她不仅找到了一份工作,还天天生活在“星级家园”。

  她的住地过去是个荒芜的垃圾厂,现在成了四星级景区。

  “这个改变有点象做梦。”她说。

  咸宁坚持以“两型”的理念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高位起跳,全力争创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提出抓城市就是抓发展、抓环境、抓民生的理念, “把城市当家园建,把设施当家具管”。

  咸宁是一个“露天公园”,统筹发展具有天然基础。

  始终坚持全域规划、整体推进的理念。咸宁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高标准的城市规划馆。确立了把咸宁建成最宜人居、极具活力和个性魅力的生态城市发展定位。形成“五个一”为目标、“五大战略”为核心,以“一主两副”、“五城两区”、“两带两轴”为抓手,以“七地一区”为重点内容,以“五个咸宁”为重要载体的战略体系和发展思路。

  中心城市实现“西控东拓、南接北进”战略推进,由“临山簇林时代”迈向“拥湖面江时代”。城市空间全面拓展,框架进一步拉大,中心城区规划面积67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10平方公里。

  实现9861平方公里规划全覆盖,构建市域“一主两次、一区三轴两带”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全域发展,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投资数十亿元,对中心城区的一山一河改造升级。突出“宜居、宜业、宜游”,用最好的空间、最好的环境、最好的用地规划打造公共设施和公共环境,并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创园办节,给咸宁带来了凤凰涅槃式的改变。在咸宁发展史页上,无疑书写了极其精彩的一笔。

编辑:liuhuafang

上一篇: 我市迎接第二轮“城考”
下一篇: 咸宁市创新城市管理采访实录(附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