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1专题 >> 咸宁市第四次党代会专题 >> 五年成就 >> 正文

咸宁市农民步入幸福生活时代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1-12-07 08:12:00

  市三次党代会以来,我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把强农惠农政策送到田头地角,克服了金融危机、雨雪洪涝、农产品价格波动等诸多不利影响,粮食产量连年增产,农业产业化突飞猛进,土地流转势头强劲,特色农业如火如荼,新村建设日新月异,实现了现代农业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全市农民步入幸福生活时代。

  记者从市农办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三农”星光耀眼: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13元,2007年到2010年四年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737元、4411元、4873元和5605元。2011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到6450元,年增速可达到15%以上,与2006年相比增幅达到101%。伴随收入的快速增长和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通山县大路乡山口村农民杨大志一口说出了全市农民的共同心声:过去种粮交税,现在种粮补贴,农闲时还可就近打工。这不,不到5年我就盖起了两层小楼房。现在出门就是一脚好路,农民买小车在我们村早已不是新闻。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党的惠农政策,让农民尝到了甜头,真正得到了实惠。

  五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一目标,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升,“一县一业”、“六大特色农业品种发展计划”,推动了咸安鸡业、嘉鱼蔬菜、赤壁猕猴桃、通山水果、崇阳鸭业、通城油茶的快速发展,全市特色板块基地发展到352万亩。到2010年底,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68.52亿元(现价),比2006年增长22.3%。

  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到2010年底,全市100%的村通电,99.9%的村通电话,99.1%的村通沥青水泥公路,50.4%的村通自来水。

  五年来,我市抢抓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政策机遇,共争取水利项目123个,总投资20.79亿元,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7019处,完成土石方3692.55万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自今年3月份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以来,市、县两级机关干部31766人组成1002个工作组,深入全市909个行政村,走访农户48.96万户,共争取帮扶项目1952个,捐赠物资折合资金1543.14万元,直接帮扶资金达7737.26万元,为老百姓办了1万余个实实在在的实事。

  近几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这一有利机遇,贯彻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以农村税费改革、废止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实行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为转折,农民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增强,新型农民正在逐步形成。(记  者  刘会文 通讯员  谢  晋)

记者感言:

  过去,很多人以农民身份为卑,觉得跟城里人差距太大,无法攀比;现在,很多人则以农民身份为荣,觉得农民的生活比城里人过得更自在、更富有、更现代。归根结底,农村发生的巨变,是惠农政策的春风滋润了百姓的心田。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农民的信心最足,农民的激情最高,农民的期盼就在日新月异的变化里。

     

编辑:liuhuafang

上一篇: [我看咸宁这五年]娱乐迎来升级时代
下一篇: 咸宁市固定资产增幅居全省市州首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