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市“三万”活动回眸之三]架起干群连心桥
制度在活动推进中完善
“三万”活动工作组真正地住下来了,深入农户了解实情,真心实意办好实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赤壁市官塘村一组老党员、老支书石日彩老人说:“你们跟以前的工作组一样住到乡下,好!共产党就是关心老百姓,好!”话语中满是老百姓对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的赞誉之情。
全市“三万”活动圆满完成“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任务,实现了“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的目标,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源于有着良好的制度保障。
活动开展之前,市“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总体方案以及考评、宣传、培训、问卷调查、检查督办等方案,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科学、周密的工作方案。
为把活动做好、做细、做实,市“三万”活动领导小组积极开展组织协调、工作指导、舆论宣传、干部培训、检查督办,确保行政村覆盖率、农户入户覆盖率、机关干部参与覆盖率三个100%。
为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我市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形式,立体推进,使全市“三万”活动的宣传有声有色,深入人心。
9861平方公里的鄂南大地上,2万多名干部同时开展工作,如何做到扎实有效?全市“三万”活动做到“六不准”:不准向基层提任何不合理的要求,不准接受基层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基层馈赠的钱物(包括土特产),不准抹牌赌博和参与公款娱乐消费,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不准搞层层陪同和接送。
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考核督查功不可没。市“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常设3个巡回暗访组,分别由纪委、机关工委和国资委负责带队,坚持不定期经常性地开展检查督办,先后8次深入全市镇、村开展暗访督查,确保“三万”活动不搞花架子,不流于形式,不做表面文章,切切实实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作风在基层实干中转变
事实证明,与群众接触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与实际接触多了,主观主义就会减少;与民情接触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
在我市“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中,许多干部走出机关住农家,放下架子交农友,抡起锄头干农活。工作组成员们亲身体验到了犁土之辛、锄禾之苦、行路之难,在感同身受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与期盼中,转变着作风。
市人大、咸宁学院“三万”工作组干部各自选择一户农家驻村,生活费用自理,每周5天时间,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时,市人大、咸宁学院组织机关干部分期分批到所在驻村开展访民情办实事活动,从工作经费中各挤出1万元用于开展一对一帮扶,共走访慰问困难户24户,真正做到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
市环保局“三万”工作组在活动中与基层群众一起吃饭、一起生活、一起劳动,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百姓疾苦,真正和基层群众打成了一片,相互之间增进了感情。工作组干部同时承担着很多的单位工作,为了不落下“三万”工作,平时加班加点,一有时间就回到村里开展入户调查。农户家里劳动力白天出去打工,找不到人,他们便晚上打着手电筒找过去,对每一户家庭开展调查,入户调查率达到了100%。
唯有“身入”才能“心近”,唯有“心近”才能“生情”。全市“三万”工作组在艰苦的环境里不叫苦不叫累,在困难的条件下不畏缩不后退,切切实实把了解民情、搜集民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为“三万”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坦诚的态度、真挚的话语、深厚的感情,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和拥戴。
成果在长效机制中扩大
“三万”活动,首要任务是访民情,根本目的是摸清农村底数,为“三农”发展理清思路。三个月时间里,全市各级“三万”工作组带着感情,深入农户,走访民情,开展社情民意大调查,了解群众冷暖,把握“三农”脉搏。
嘉鱼是农业大县,“三农”事关南嘉发展大局。“三万”活动正是契机,嘉鱼县委办公室抓住机会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将全体机关干部每3人分成一组,分批次进驻牌洲湾花口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并组织民情日记评比,力求典型引路带动全局。
年过半百的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黄金华主动请缨任“三万”活动工作组组长,驻点花口村,在走访农户中写下了5万多字的民情日记。
活动中,嘉鱼县委办公室“三万”工作组真心诚意地沉下去、住下来、访进门,收集到群众反映有关“三农”方面的意见建议6大类、19条。
全市各级“三万”工作组通过进村入户开展大调查、大走访,深入了解群众呼声,倾听民意“民怨”,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专题报告。
市“三万”活动领导小组汇总整理全市991支工作组问卷调查,形成了“三万”活动问卷调查分析报告,从全市“三农”发展取得的成绩、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因素以及广大农民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切实把准了我市“三农”脉搏,为做好“三农”工作、推进鄂南经济强市建设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咸宁“三万”活动为全省作出贡献。全市各级“三万”活动领导机构健全信息报送机制,深入挖掘、整理一批主题鲜明、思想深刻、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三万”活动典型素材,通过工作简报、新闻媒体等形式及时进行宣传交流,形成全市“三万”活动专题调研报告,编印《咸宁民情调查荟萃》、《咸宁民情日记选编》、《图话咸宁“三农”》。
目前,我市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架设起干群连心桥,巩固党员干部在“三万”活动中转变作风的成效,变短期的“三万”活动为长期的“三万”精神,让“三万”活动真正成为群众关心和支持的民心工程。( 记者 饶洪斌 通讯员 谢晋)
编辑:liuhuafang
上一篇:
赤壁让“三万”活动普惠百姓
下一篇:
[全市“三万”活动回眸之二]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
相关新闻
-
咸宁市供电公司连夜施工为水库泄洪提供电力保障
咸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秉政)7月11日晚,市供电公司配电抢修人员连夜施工,22时成功接通电源,给温泉肖桥村11组塘尾钱水库...
-
"旅游一卡通"再掀惠民潮 600市民办卡游景区
-
二论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
各部门迎战旅游节扫描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