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2008专题 >> 王金怀作品集 >> 正文

浩浩长街新天城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8-12-18 14:12:00

浩浩长街新天城

——崇阳县城镇建设纪实

  崇阳人习惯把县城天城镇称作“街上”。如今,“街上”变了。

  前不久回乡探亲的台胞王先生说:“三年前我回来时,‘街上’‘五马闹市’(马路市场、马路堆物、马路停车、马路饭堂、马路作坊),秩序混乱。如今却是长街浩浩,面貌一新。”

  一位进城的乡村教师说:“过去到老十字街就算到了县城,如今不坐‘麻木’转上半天,看看崇阳大道、十里长街、二桥三桥、城郊公园,算不得到了县城。”

  县委一位负责同志说:“城市建设不仅改变了天城镇的面貌,而且对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变化是激动人心的。然而,这一变化却是多么来之不易啊!

  1991年初,崇阳县委、县政府提出:“全民总动员,万人大会战,改造老城区,兴办开发区,治理旧环境,建设新天城”,先后成立了十个指挥部,抽调200多名机关干部组成城建专班,陆续展开了崇阳大道、十里长街、老城改造、二桥三桥等一批大工程。

  这时,有人议论纷纷:“地方财政这么困难,何必摆这么大的花架子?”“有钱搞城建,不如办个好企业”。有人甚至批评当时的县委书记饶鹏:“崇阳受了灾,饶鹏要修街”……

  然而,县委、县政府的态度却非常鲜明:灾要抗,街也要修。正是因为崇阳穷,所以更需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潮流,改变市容市貌、更新天城形象、改善投资环境。

  城建一开始,就面临着一千多户拆迁的大难题。由于事先作好了群众工作,没有一户拒绝拆迁而阻碍工期;施工中需要移动电杆线路,一个电话,电力、邮政部门便马上出动人马;修建崇阳大道时,资金一时难以到位,县直单位的干部职工在参加义务劳动的同时,人人捐资……

  搞城建,最难的就是资金。县委书记、县长王贤玖说:“建设与资金的矛盾是固有的,既不能当伸手派依靠国家给,也不可能先存上几百万、几千万再来搞建设。关键是如何正视矛盾、解决矛盾。”县委、县政府已经多年未买轿车、未盖办公、宿舍楼,硬是从财政开支中挤出1600万元用于城建。在县委的带动下,城内的干部、职工、居民纷纷解囊相助,相关单位出资出力,先后筹集和节约资金1100多万元。

  正是靠这种精神,三年来,兴建和改造了7条街,完成路基土石方28.3万立方米,新铺了12.1公里、14.3万平米的水泥路面,使崇阳县城由原来的4.7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15平方公里。同时,还完成了崇阳二桥、三桥、县标、工业品市场、城郊公园、地面卫星接受站、客运三级站、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十多个配套项目。到过崇阳的人都知道,老县城蜗居一隅,瓦屋木楼,街道坑洼,交通拥挤。如今不仅新城区宽敞气派,老城区也焕然一新。

  市容市貌的改观,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正如县委一位领导说的:“街修到哪里,市场就活跃到哪里。”崇阳大道原来是没有街形的荒山坡,如今3.1公里长、40米宽的街面两边楼店林立,热闹非凡;以前南门和北门的荒洲上,如今正成为农村能人一条街和乡镇企业产品一条街;三年前,崇阳的三资企业还是空白,到今年9月,已引进外资4000多万元,办起了7家三资企业。今年7月,美国础恒实业有限公司与崇阳合资,成立了湖北础强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使崇阳出现了第一个跨国经营企业。前不久,菲律宾一家公司还在新建的十里长街买下了2.5万平方米地基,独资兴建商品房……

  城市建设就象一场变革,在崇阳县产生了巨大的连动效应,促进了崇阳县开发开放势态的全面展开。我们相信,随着城建配套设施的完善,天城,一定会更加名副其实。王金怀 刘文景

  (咸宁报1993年9月24日第二版)

  【作者感言】:我和咸宁日报记者部刘文景主任合作采写过不少崇阳的稿子,较有影响的如2005年的《雷竹庄园》,2006年的系列报道《不急不躁打基础》、《不甘人后爬陡坡》、《无事张扬办实事》等,相比而言,这篇通讯的质量反而有所不如,之所以选择这篇稿子入书,主要是从选题角度考虑。几十年来,咸宁日报一直以农村题材为主,随着咸宁撤地建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题材见报的比例逐步加大,而且将进一步加大。从这个意义上讲,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城建题材的报道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编辑:陈凯

上一篇: 鸡鸣峰的魅力
下一篇: 土地 不容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