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2008专题 >> 王金怀作品集 >> 正文

自已干不了 就是不让人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8-12-18 11:12:00

自已干不了 就是不让人

叹病牛及叹其他

  四月十三日,通山县石门乡一条正在服役的牯牛突然病倒了。虽然五天后牛被治好了,但其间却颇费了些周折,发人深思。

  那天,石门村三组村民夏康神一大早把牛赶去耕田,猛然发现牛肚子鼓得圆圆的,喂它草也不吃。这条牛是夏康神等四户人家合养的,眼下正是大忙季节,牛病成这样,大家急得不得了 。四家人一合计,决定每户出一人,分头去请兽医。

  【从一开始大家就如此慎重,派出四人分头去请,可见兽医难请已经是司空见惯。】

  承包这一带牲畜防病治病的某兽医是本乡山下村人。因为乡里住房紧张,平日里他都住在离乡政府七里路远的家里。四户分头找了一天,就是不见兽医的人影。无奈之下,只得连夜去请朗口村退休兽医胡山老汉。哪知胡山老汉硬是不肯来。原来,石门四组有人请胡山老汉子给牛治过病,结果遭到某兽医的训斥,说他不该在自己的“辖区”卖手艺。从这以后,胡山老汉再也不到这一带治兽病了。

  【一个兽医也划地为界,规定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他人涉足,真是可叹。其实,群众才最有权选择让谁来为他们服务。】

  第二天早晨,牯牛已奄奄待毙了。四户人家不得已一起来到乡政府,向乡党委书记金良薄反映了这一情况。金良薄为之一惊,赶忙向胡山老汉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见信的当天下午,胡山老汉拄着拐杖赶到石门三组,检查病牛后,亲自熬药喂药。一连几天,胡山老汉早晚两次,来回跑二十多里山路,给牛诊断喂药,直至牯牛痊愈。四户人家感激的言语不绝于耳。

  恰巧这天某兽医路过这时里,见此情景,上前拉住胡老汉没完没了,责问他为何胆敢又来到他的地盘。胡山老汉十分尴尬,直到他拿出书记的“手令”,事情才得以了结。

  【病牛是治好了,可这事却让人深思和联想。据闻,划地为牢的事情不仅是兽医,其他行业、其他地方,也不为鲜见。自己干不了,但又不让别人干,你卡我的脖子,我设你的关卡,结果是群众吃亏。看来,农村服务体制非改革不可。】

  【作者感言】:此稿刊发在1986年的《咸宁日报》头版。当时我还只是一名基层的通讯员,编辑部能够采用这样的述评稿件,是很少见的。说明我当时的一些思考也得到了编辑的认同。

  80年代中期,正是农村发展商品经济最火热的时候,但涉及到体制上的一些问题,却讳莫如深。在报道如火如荼的经济发展大好形势的同时,关注计划经济、习惯势力对发展的制约,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是新闻界不可回避的课题。这篇稿子表面上反映的是无关宏旨的一件小事,但我想表达的却是更深层次的矛盾,特别是提到了农村服务体制改革问题。我们常说“政治家办报”,就是要求以政治家的眼光去看生活、看现实,而不是浮光掠影。记者就是要不断的通过新闻报道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思想,这是记者做到一定时候的必然升华。在做基层通讯员的时候就秉持这一方向,对我以后的新闻工作确实大有裨益。

编辑:陈凯

上一篇: 八面疏渠引活水
下一篇: “泥碗”胜“铁碗”